(一)腰椎负载及其变化
腰椎骨呈现复杂的外形,其前方椎体部分有椎间盘软骨相间彼此连结,后方由椎体延伸且呈左右成对的滑膜关节(即关节突关节)达到上下连续,通过这3个活动关节(又称之为脊柱功能单位)使腰椎得以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躯体扭转)等复杂运动。
腰椎必须支持数倍于体重的载荷,除了骨结构外尚需通过脊柱周围的韧带群(如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加强其支持力,然而脊柱腰段的运动范围却也因此受到限制(图6-1)。腰椎具有的运动性和支持性这两种功能互为相反,如果持久地过度载荷可以促使腰椎结构早期老化,发生变性,引起各种各样的疾患。这种老化、变性对脊柱周围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复给予机械性、化学性的刺激,引发腰痛,进而使马尾、神经根受到慢性挤压,产生到达下肢的放射痛。
(二)神经支配
根据生理功能不同可将神经分为支配躯体、四肢活动的运动神经;认知痛觉、触觉的感觉神经以及调节皮温、心脏搏动的自主神经。脊柱腰段由形态特异的5个腰椎连接而成,其内部为行走神经的腰椎管,对神经组织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腰椎管内含有集聚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脊髓、马尾和神经根,这些神经受到脑脊髓液的保护,外以蛛网膜、硬膜包裹,最外围有脂肪组织和血管,受到二重或三重的保护。
图6-1 腰椎的解剖和结构
A.腰椎正位;B.腰椎侧位
图6-2 腰椎和神经根对应解剖关系
从神经在腰椎的解剖学分布来看,自脊髓圆锥各平面分出的神经根称马尾,大多集聚垂直向尾侧行走,然后途径分出神经根由椎间孔走出。走出的神经根各自按照对应序号的腰椎骨编码,例如L4神经根从L4~5椎间孔走出,容易在L3~4椎间盘部位发生障碍;L5神经根从L5~S1椎间孔走出,容易在L4~5椎间盘部位发生障碍(图6-2)。在椎间孔内这些神经根的后根(感觉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形成神经节后再与前根(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混合,衍化成一根具有完整末梢神经形态的脊神经,而且无蛛网膜和硬膜的包裹(图6-3)。神经根和脊神经的解剖结构不同(表6-1),神经根无神经周膜,神经外膜也薄弱,对机械性、化学性刺激的抵抗能力差,而且神经内微细血管的血液神经间的卡口基本缺如,化学性恒定环境也易发生破坏。因此马尾和神经根置于硬膜外脂肪组织、静脉丛以及硬膜内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多层保护下,即便脊柱如何运动也可避免遭受影响。与此相反,脊神经属于末梢神经,其外层有厚实的神经周膜和神经外膜包裹,能抗御机械性的刺激,而且神经周膜强固,神经内微细血管的血液神经卡口健全,能有效维持神经内化学性内环境的稳定(图6-4)。脊神经自身再分出背支、腹支和窦椎神经,还通过交通支与交感神经干、交感神经节联络。
图6-3 脊神经和神经根的解剖
表6-1 神经根和脊神经的解剖、生理差异
图6-4 神经根和脊神经的解剖差异
A.脊神经;B.神经根
如图6-3所示,背侧支由脊神经处几乎呈直角状分出,到达横突时再分出内侧支、中间支和外侧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内侧支。内侧支向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附着部以及黄韧带的背侧伸出神经末梢(图6-5)。内侧支为感觉神经,具有从温觉、痛觉到位置觉、振动觉的丰富感觉受体,中间支和外侧支支配下腰部的皮肤和多裂肌、髂肋肌和最长肌等肌肉。
图6-5 腰神经分支
腹支下行形成腰骶神经丛,然后再分出神经周围支,途中支配椎间盘的前部和侧部、前纵韧带以及椎体前侧的骨膜,各终末支支配下肢和臀部的感觉和运动以及膀胱功能。
窦椎神经自脊神经分出后又返回,再通过椎间孔回到椎管内,向后纵韧带、椎体后侧的骨膜、椎间盘后部纤维环的最外层伸入感觉神经末梢,并且支配硬膜和神经根表面的感觉(图6-6)。
图6-6 腰椎功能单位的神经支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