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点
1.由于切除前、后方的部分结构,能够对硬膜囊和神经根施行全方位的减压。充分显露椎管内及椎间孔部位,能防止遗漏部分椎间盘突出组织的切除。
2.椎体间植入条块状骨组织,在生物力学上是符合理想的椎体间固定,或者说椎体作为腰椎主要的负载部位,一旦获得椎体间的骨性融合则成为最稳定的骨结构。
3.能够对椎体间施加分力,以便增大椎间孔,矫正脊椎排列,获得生理性腰椎前凸,还可矫正向前方、侧方的滑脱。
4.可以同时施加以PS为代表的各种脊柱器械内固定。现在常规使用各种器械内固定对伴有不稳定的腰椎施行固定术,然而尚无适宜于下腰椎的前方内固定器械。
5.容易判断骨融合状态。并非仅限于脊柱外科,植骨术后追踪、正确掌握骨愈合的状态十分重要,随着脊椎器械内固定的普及运用,以往的前后位X线检查由于影像重叠影响对骨融合的显示,而PLIF术后均能通过X线或CT进行观察,但如果使用钢板固定则有碍准确判断。
(二)缺点
1.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手术侵袭大。
2.手术操作较烦琐,必须熟练掌握操作。
3.术中牵拉神经组织可能引发神经功能障碍,为避免发生务必充分地游离神经根,轻柔适度地牵引硬膜。
4.椎管内操作可导致硬膜外瘢痕形成。
前两点为一般公认的问题,确实显露、牵引硬膜囊,在椎体间制作植骨床等需要相当娴熟的技术,但随着各种椎间融合器的开发应用使相关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手术侵袭相对减小。
(顾小华 张晓阳)
参考文献
[1] Cloward RB.The treatment of ruptured intervertebral disc by vertebral body fusion.J Neurosurg,1953,10:154-168.
[2] Ohwada T,Yamamoto T,Nose K,et al.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with allgraft and plates.In:Lumbar fusion and stabilization.Tokyo,Springer-Verlag,1993:208-219.
[3] Steffee AD,Sitokowski DJ.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plates.Clin Orthop,1988.227:99-102.
[4] 山本利美雄,太田信彦,大和田哲雄,他.PLIFに追加したpedicle screw法の効果.臨整外,1991,26:477-483.
[5] 大和内敏行,山本利美雄,大和田哲雄,他.腰椎椎間板ヘルニアに対するPLIFの長期成績.日脊外会誌,1996,7:243-249.
[6] 山本利美雄,大和田哲雄.腰椎後方進入椎体間固定術(PLIF):その適応と限界.脊椎脊髄,1994,7:25-32.
[7] 徳橋泰明,松崎浩已.腰椎分離の分離部固定術,instrumentationの併用.MB orthop,1997,10:87-98.
[8] 松崎浩已,徳橋泰明.胸椎·腰椎Pedicular Screwing.脊椎脊髓,1993,6:499-507.
[9] 辻陽雄.後方手術,基本腰椎外科手術書.2版.东京:南江堂,1991:80-1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