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方法 在显微镜下见到的尿有形成分是经离心沉淀尿沉渣,是来自肾或尿道脱落的细胞、形成的管型、结晶和感染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检查方法包括显微镜法(直接镜检法、离心法、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染色法、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和仪器法。尿沉渣显微镜法简便、价廉、结果最可靠、最具参考价值。
尿沉渣检验须强调质量控制。①标本采集:一般宜用新鲜、随机中段尿。要避免污染。尽量不加防腐剂。②使用标准器材。③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④尿沉渣检查标准化。⑤与各种尿化学分析法互相参照。⑥加强与临床联系。
2.尿红细胞检查
(1)红细胞形态:尿红细胞形态与尿酸碱度、渗透量有密切关系。
①正常红细胞:尿中未经染色的红细胞形状为双凹圆盘状,浅黄色,直径大约8μm。
②异形红细胞常见的形态有:大红细胞:直径>8μm。小红细胞:直径<8μm。棘形红细胞:胞质常向一侧或多侧伸出、突起,如生芽样。环形红细胞(面包圈红细胞):形似面包圈样空心环状。新月形红细胞:如半月形。颗粒形红细胞:胞质内有颗粒状的间断沉积,血红蛋白丢失。皱缩红细胞:高渗尿中多见。影细胞:低渗尿中多见。红细胞碎片。
(2)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为:①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②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一般认为:肾性血尿,变形红细胞≥80%;非肾性血尿,变形红细胞≤50%,大部分红细胞为正常红细胞。③混合性血尿:指尿中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
(3)临床意义: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
①肾源性血尿:其特点为多伴尿蛋白增多明显,而红细胞增多不明显,还常伴有管型,如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等。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②非肾源性血尿:其特点为尿红细胞增多,而蛋白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见于暂时性镜下血尿,如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女性患者,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经血污染尿,应通过动态观察加以区别。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其他: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等。
3.尿白细胞检查
(1)白细胞形态。①完整的白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在低渗及碱性尿液中,直径可达18μm左右,胞体常胀大,约半数可在2h内溶解。②闪光细胞:急性肾盂肾炎在低渗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在高渗及酸性尿液中,白细胞常萎缩。③脓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破坏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多变,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成团,边界不清,形成的死亡细胞,称为脓细胞。尿中白细胞形态受下列因素影响:①尿pH增高,白细胞容易破坏。②尿稀释和尿渗透压减低,使尿中白细胞解体。③尿标本置于温度高的环境或放置时间过长,白细胞破坏。
(2)脓尿:尿白细胞>5个/HPF称为镜下脓尿。尿乳白色含大量白细胞,甚至出现凝块,称为肉眼脓尿。
(3)临床意义。①肾盂肾炎:在急性期尿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见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多数有白细胞管型。②膀胱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可见大圆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无管型。急性期可见明显的肉眼脓尿。用尿三杯试验可区分脓尿部位。③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大量鳞状上皮细胞。在血尿中,如红细胞与白细胞比例为500∶1,应考虑出血,如比例为200∶1,应考虑为炎症。④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⑤其他: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尿单核细胞增多;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尿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等。
4.尿上皮细胞检查
(1)上皮细胞形态。①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②移行上皮细胞: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包括大圆上皮细胞、尾形上皮细胞和小圆上皮细胞。③鳞状上皮细胞(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最大的细胞。
(2)参考值:肾小管上皮细胞:无;移行上皮细胞:无或偶见;鳞状上皮细胞:少见。
(3)临床意义:①肾小管上皮细胞:提示肾小管病变。②移行上皮细胞增多:提示有相应部位的炎症或坏死性病变。③鳞状上皮细胞增多:多见于尿道炎;女性患者应排除阴道分泌物的污染。
5.尿吞噬细胞和其他细胞
(1)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细胞,尿中出现吞噬细胞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常伴白细胞、脓细胞增多和细菌,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
(2)其他细胞。①柱状上皮细胞:提示慢性尿道炎、慢性膀胱炎的可能。②多核巨细胞:多见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感染。③病毒感染细胞及其包涵体:细胞内包涵体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6.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管型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在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①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②尿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尿浓缩可提高尿蛋白的含量,盐类增多,而尿酸化后又促进蛋白凝固、沉淀,由溶胶变为凝胶并进一步固化。③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使尿在肾单位交替使用下有足够停留时间,蛋白等物质浓缩、沉淀形成管型。
7.管型种类、形态和临床意义
(1)透明管型:参考值为0~1个/LPF。偶尔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病理情况: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肾衰竭、急性肾盂肾炎、肾淤血、急进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可见到。
(2)细胞管型:指含有脱落细胞、黏附于凝结的蛋白质之中而形成的管型。①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②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③肾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小管病变。肾移植患者在移植术3d内,尿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
(3)颗粒管型:提示肾有实质性病变。在急性肾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型;如出现于慢性肾炎晚期,提示预后不良。
(4)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
(5)脂肪管型: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6)宽大管型:见于重症肾病、急性肾衰竭患者多尿早期、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表示预后不良,故又称“肾衰管型”)。
(7)细菌管型和真菌管型:正常尿无细菌或真菌管型,常见于肾脓毒性疾病和真菌感染。
(8)结晶管型:出现结晶管型的临床意义类似相应的结晶尿,多见于代谢性疾病、中毒或药物所致的肾小管内结晶沉积伴急性肾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9)混合管型:指管型内同时含有不同细胞及其他有形成分。混合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出血和血管坏死、肾梗死、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等。
(10)其他管型和类管型相似物。
①其他管型。血液管型:其临床意义同红细胞管型。血红蛋白管型:管型内充满血红蛋白。见于多种肾病、血管内溶血、恶性高血压、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血小板管型:主要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肌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症和急性肾衰竭等。胆红素管型: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尿胆红素试验常强阳性,可伴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
②类管型相似物。黏液丝:见于正常尿中,尤其妇女尿中较多;如大量存在常表示尿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反应。假管型:为非晶形尿酸盐、磷酸盐等形成的圆柱体,其外型与管型相似,但无管型的基质。圆柱体:又称类管型,其形态与透明管型相似,但一端尖细,常伴透明管型同时出现。见于急性肾炎、肾血循环障碍或肾受刺激的患者。
8.尿结晶形成和检查方法 结晶食物产生各种酸性产物,与钙、镁、铵等离子结合生成无机盐及有机盐,再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排入尿中可形成结晶。结晶的形成与尿的pH、温度、结晶物质及其胶体物质浓度和溶解度有关。尿中有大量盐类结晶时,肉眼可见尿色混浊或有沉淀,部分结晶经加热加酸等处理后可变清。检查尿结晶的常用方法是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晶形态。
9.生理性和病理性结晶
(1)生理性结晶:多见于食物及机体正常的代谢,一般无临床意义。但当大量持续出现于新鲜尿,可成为尿路结石诊断依据之一。
(2)病理性结晶。①胆红素结晶:见于各种黄疸、肝癌、肝硬化和有机磷中毒等。②胱氨酸结晶: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③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可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④胆固醇结晶:可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或有乳糜尿的患者;偶见于脓尿患者。⑤含铁血黄素: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时,各组织中均可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如沉积于肾时,即可在尿中见到,为黄色小颗粒状,存在细胞内,可用亚铁氰化钾染色进行鉴别。⑥药物结晶:放射造影剂(碘泛影剂、尿路造影剂)和磺胺类药物结晶。
10.尿沉渣定量检查 制备尿沉渣标本时,10ml尿离心后弃上清液,所留标本量是0.2ml。尿沉渣定量检查有艾迪(Addis)计数法、1h计数法、尿沉渣计数法和仪器计数法等。传统的尿沉渣定量方法为艾迪计数法,在国内外已很少应用。1h尿有形成分计数:本法较留12h尿简便,不需限制饮食(但不能大量饮水),不必加防腐剂,对有形成分影响小,适用于连续检查。
参考值(1h尿中有形成分计数):成年人红细胞:男<30 000/h,女<40 000/h;白细胞:男<70 000/h,女<140 000/h。
临床意义:①反映泌尿系统疾病情况。②动态观察、比较肾病变的程度及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