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浆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浆细胞白血病(PCL)是一种少见的白血病,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大量异常浆细胞,并广泛浸入各器官和组织,病情发展迅速。本病可分为原发性浆细胞性白血病(PPCL)和继发性浆细胞性白血病(SPCL)。
1.血象 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其他改变基本同白血病或多发性骨髓瘤的血象变化。一般为中度贫血,正细胞正色素型或低色素型。白细胞增多,最高可达90×109/L,浆细胞>20%或绝对值≥2×109/L,包括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
2.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和幼稚浆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多>40%,伴有形态异常。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系相对抑制。
3.免疫学检查 CD10、CD20及表面免疫球蛋白阳性。
4.浆细胞白血病与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1)临床症状:多发性骨髓瘤:肝、脾、淋巴结不肿大;病程较慢,多为2~4年;老年多见,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细胞无浸润,有骨质破坏。浆细胞白血病:肝、脾、淋巴结肿大;病程较快,多在几个月内;年轻人多见,发病率低;细胞浸润较重;无骨质破坏。
(2)血象。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少见或偶见;白细胞数正常。浆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多为(50~90)×109/L,浆细胞范围内>20%或绝对值≥2.0×109/L。
(3)骨髓象。多发性骨髓瘤:增生活跃或轻度低下或极度低下,瘤细胞绝对值增高,但不如浆细胞白血病多。浆细胞白血病: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浆细胞与幼浆细胞明显增多,伴形态异常。
(二)多毛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属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1.血象 ①血红蛋白减低,绝大多数患者全血细胞减少。②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③白细胞可明显增高,亦可正常或减低。白细胞计数通常<4×109/L,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为突出。淋巴细胞相对增高,有10%~15%的患者白细胞计数>10×109/L分类可见大量多毛细胞。多毛细胞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多角形,直径为10~201μm,胞质呈淡灰蓝色、无颗粒、有不同数量的毛状突起,核呈圆形、卵圆形、肾形、哑铃状,核染色质呈一致性,核仁不显著。④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活跃或低下。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均受抑制,但以粒细胞系受抑制更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浆细胞增多,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多毛细胞,多毛细胞特点:大小不一,类似成熟淋巴细胞,在暗视野下可见胞质不规则,有锯齿状或伪足突起。核呈椭圆形,可有凹陷,偶见核仁。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可相对抑制。扫描电镜:可见胞质凸起,有交叉现象;透射电镜:可见核糖体-板层复合物。约有半数的病例骨髓穿刺呈“干抽”,有时可见多毛细胞以疏松海绵样形式互相连接。
3.细胞化学染色 POX、ALP和SBB阴性;非特异性酯酶可呈弱阳性且不被NaF抑制;半数病例PAS染色阳性;具有特征性的是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不被左旋(L)酒石酸抑制(TRAP)。
4.免疫学检查 多数病例为B淋巴细胞型,此型幼细胞表面携有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的特点是CD11c、CD22和CD25等高表达。CD19、CD20亦呈阳性,但CD21呈阴性。
5.染色体检查 常见14q+、6q-、del(14)(q22;q23)等异常。
6.扫描电镜检查 在透射电镜下,可见胞质边缘有绒毛,长短不等,线粒体中等量,胞质中有核糖体-板层复合物(RLc),亦有少量粗面内质网、微丝及溶酶体,细胞表面有许多饮液小泡和大小不一的吞噬泡。在扫描电镜下,多毛细胞伸出许多拉长的胞质微绒毛或广泛的基底皱褶或伪足。
(三)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1.血象 不同程度的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多数>100×109/L,分类中以幼淋巴细胞占优势,有时几乎全为幼淋巴细胞,其形态学特点:细胞体积较淋巴细胞略大,直径为12~14μm,胞质丰富,浅蓝色,无颗粒。核/质比率低,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血片中蓝细胞较慢淋显著为少。血小板有不同程度减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幼淋巴细胞为主,其中有核仁的幼淋巴细胞可占17%~80%,其他细胞系受抑而减少。
3.细胞化学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且能被酒石酸钠抑制,PAS阳性率0~19%,SBB、POX、ALP等均阴性,酸性非特异性酯酶为强阳性(T细胞型)。
4.免疫学检查 该病多为B细胞型,因而smIgM多为阳性,单抗FMC7(成熟B细胞抗原)几乎100%阳性,CD19、CD20、CD22阳性率>90%,CD103、CD11c、CD5、CD10阴性。
5.染色体检查 B-PLL常见有14q+,t(6;12)(q15;p13),del(3)(p13),del(12)(p12-13)异常。T-PLL主要有inv(14)(q11;q32)和14q+异常。
(四)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1.血象 贫血程度不一,血小板一般轻度降低或正常,白细胞数增高,多在(10~500)×109/L,外周血原始淋巴细胞一般>10%。
2.骨髓象 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较一般白血病为低,可以<30%。白血病细胞比成熟红细胞稍大,呈多形性改变,核扭曲畸形及凹陷很深,有粗而凝固成块的染色质,可呈分叶状、棒球手套状、佛手状、花瓣状,也称花细胞。
3.细胞化学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及β-葡萄糖醛酸酶均呈阳性;POX染色阴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但不被NaF抑制;PAS染色阳性。
4.免疫学检查 ATL细胞有成熟T细胞标志,表现为辅助T细胞(TH),其免疫学标志为CD5+、CD2+、CD3+、CD4+、CD7-、CD8、CD25+,绵羊红细胞受体阳性。
5.分子生物学检查 常见染色体异常是3q、6q、14q、inv(14),还可有X染色体的缺失、t(9;21)、5p、2q+、17q+和18三倍体等。有TcRB基因重排、整合的HTLV-1原病毒基因序列的检出可确诊。
6.血清病毒学检查 病人血清抗HTLV抗体阳性,这是诊断ATL及HTLV-1健康携带者(无症状者)的重要依据。
7.分子生物学 有TcRβ基因重排、整合的HTLV-1原病毒基因序列的检出可确诊。
(五)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又称急性杂交性白血病。根据白血病细胞来源及表型分为:①双表型:在混合细胞白血病中,确定有≥10%的恶变细胞,既有淋巴细胞系,又有髓细胞系特性。②双系列型:白血病细胞一部分表达髓系特征,另一部分表达淋巴系特征。
1.形态学检查 具有急性白血病的特征,注意检查Auer小体、胞质内有无颗粒及白血病细胞学特征,单纯形态学特征不能诊断MAL。
2.细胞化学染色 应用髓系标志如POX、SBB、特异性酯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来检测髓系特征细胞,应用淋巴系列标志如PAS、TdT染色来检测淋巴系特征细胞,同时要用双标记染色检测既有髓系又有淋巴系特征的细胞。
3.免疫学检查 利用荧光标记或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双标记检测,可发现表达一种细胞系以上的免疫学标记。
4.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90%的病人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以t(4;11)、Ph染色体多见,其他异常还有6q-、t(9;12)、t(8:21)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