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是将细胞、组织或器官从某一个体(或部位)植入另一个体(或部位)的过程,可分为自身移植、同系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异种移植和胚胎组织移植5种类型。
(一)相容性抗原
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诱发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可诱导迅速而强烈排斥反应者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编码基因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可诱导较弱排斥反应的被称为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编码基因即次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目前认为HLA-DR对移植排斥最为重要,而HLA-C在移植免疫过程中没有明显作用。
2.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HA包括非ABO血型抗原和性染色体相关抗原,如H-Y抗原。
3.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 ABO抗原系统和组织特异性抗原,如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肾特异性抗原、肝特异性抗原等。
(二)排斥反应
1.超急性排斥反应 指移植器官与受者的血管接通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的排斥反应。其机制为受者体内预先存在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引起出血、水肿和血管内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导致移植器官急性坏死。常见于:①ABO血型不符;②受者体内存在抗HLA抗体;③移植物保存或处理不当等其他原因。
2.急性排斥反应 在同种移植中最常见,多发生在移植后数周到1年,病理特征为移植物实质和小血管壁上有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间质水肿与血管损害,后期在大动脉壁上有急性纤维素样炎症。
3.慢性排斥反应 发生于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是影响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病理特征为血管壁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有时伴有血管硬化性改变,导致移植器官功能进行性丧失。
4.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多发生于同种骨髓移植者,也可见于脾、胸腺和小肠移植中。由于患者的免疫状态极度低下,而移植物中丰富的免疫活性细胞则将受者细胞视为非己抗原,对其发生免疫应答,移植物的T细胞在受者淋巴组织中增殖并产生一系列损伤性效应。
(三)排斥反应的预防与治疗
1.组织配型
(1)HLA-A、HLA-B、HLA-C抗原和HLA-DQ(DR)抗原采用补体依赖的微量细胞毒试验检测,HLA-D、HLA-DP等抗原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测定。
(2)取供者的淋巴细胞和受者血清做交叉细胞毒试验,可检出受者血清中是否含有针对供者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抗体,以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2.移植物与受体的预处理
(1)小肠移植物: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对移植小肠进行预处理或放射线照射,抑制肠系膜淋巴结免疫细胞的功能,可改善移植物的存活状态。
(2)移植细胞的处理:大多采用体外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
(3)受者需接受免疫抑制疗法: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3.免疫抑制措施
(1)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化学性免疫抑制剂、生物性免疫抑制剂、中草药类免疫抑制剂。
(2)免疫耐受的诱导:供者HLA分子、CTLA-4Ig融合蛋白、阻断CD40/CD40L、CD2/LFA3、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T细胞疫苗。
(四)排斥反应的检测
1.体液免疫水平检测 ABO血型和HLA抗体,以及抗供者组织细胞抗体、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冷凝集素抗体。
2.细胞免疫水平检测
(1)测定T细胞总数、CD4+T细胞亚群、CD8+T细胞亚群及CD4+T/CD8+T细胞比值。
(2)T细胞转化试验是检测受者致敏T细胞的一种方法。
(3)NK细胞活性测定。
(4)细胞因子检测。血清肌酐和IL-2R若同时增高,对急性移植排斥反应具有诊断意义。
骨髓移植时发生的GVHR是移植排斥反应的特殊类型。计数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泌IL-2的特异性T细胞比值。此比值≥1/10万,提示有可能发生GVHR。
3.补体水平的检测 在排斥反应发生时,补体成分的消耗增加,含量减少。血清总补体和单个补体成分活性或补体的裂解产物,如C3a、C3b、C3d等的测定,有助于了解补体的活性。
4.急性时相反应物质的检测 C反应蛋白(CRP)、IL-1、IL-6、TNF-α以及HSP等炎症分子,在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时CRP升高,移植后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时CRP增高更为显著。
(五)器官移植
1.肾移植 组织配型是肾移植前选择供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ABO血型配型、HLA配型和交叉配型。肾移植中超急排、急排和慢排均可出现。通过T细胞总数、CD4/CD8比值和IL-2及其受体的检测,以帮助判断排斥反应的发生,评估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
2.骨髓移植 可同时出现HVGR和GVHR,主要应用于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
3.外周血和脐血干细胞移植 通过外周血或脐血动员的方法,获取足量的干细胞用于移植,达到与骨髓移植相同的治疗目的。在CSF、IL-3等刺激后,脐带血CD34+细胞含量可高出成人外周血近20倍,且免疫原性弱、获取方法简便。
(刘 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