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厌氧菌是一大群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根据是否形成芽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革兰染色阳性有芽胞的厌氧芽胞梭菌(梭状芽胞杆菌属);另一类是无芽胞的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球菌与杆菌。据耐氧性分三类:①专性厌氧菌: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②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环境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③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二)临床意义
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外源性感染,在一定条件下无芽胞厌氧菌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在临床厌氧菌感染中,由正常菌群引起的内源性感染远多于外源性感染。有些部位的感染如脑脓肿、牙周脓肿和盆腔脓肿等80%以上是由厌氧菌引起的;其中部分由厌氧菌单独引起,大部分与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共同引起混合感染。
厌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①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②机体免疫功能下降;③某些手术及创伤;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⑤深部需氧菌感染。
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指征:①感染局部有气体产生;②发生在黏膜附近的感染;③深部外伤后的继发感染;④有特殊的分泌物;⑤某些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感染;⑥胃肠道手术后发生的感染;⑦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有细菌,而培养阴性者,或在液体及半固体培养基深部生长的细菌,均可能为厌氧菌感染。
(三)标本采集与运送
标本采集与送检必须注意两点: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1.标本采集 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多采用特殊的采集方法,如针筒抽取等,应从无正常菌群寄居的部位采集,凡含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齿龈和鼻咽拭子、咳痰、接近皮肤或黏膜的分泌物、自然排出的尿液、阴道分泌物、粪便以及洗胃液等,均不宜做厌氧菌培养,厌氧培养最理想的检查材料是组织标本。
2.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常用于运送厌氧菌标本的方法有:①针筒运送法;②无菌小瓶运送法;③厌氧罐或厌氧袋运送法;④棉拭子运送法:一般不采用,如果使用该方法,一定使用特制运送培养基。标本送到实验室后,为防止标本中的兼性厌氧菌过度繁殖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应在20~30min内处理完毕,最迟不超过2h。如不能及时接种,可将标本置室温保存。
(四)微生物学检验
1.直接镜检 根据形态和染色性,结合标本性状与气味作出初步估计,便于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及验证培养结果。
2.分离培养
(1)初代培养
①培养基的选择:根据镜检结果选择使用非选择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a.非选择培养基:强化血琼脂平板,其营养丰富,几乎能培养出所有的厌氧菌。b.选择培养基:几乎所有的厌氧菌都有其专用的选择培养基。c.注意:使用新鲜(2~4h)和预还原24~48h培养基及采用预还原灭菌法制作的培养基(用前于培养基中加入L-半胱氨酸、硫乙醇酸钠、维生素C及葡萄糖等还原剂);液体培养基应煮沸10min迅速冷却,立即接种。
②标本接种:标本应同时接种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基,每份标本应同时接种3个平板,分别置有氧、无氧和含5%~10%CO2环境培养。
③厌氧培养法:方法有厌氧罐培养法、厌氧气袋法、气体喷射法和厌氧手套箱培养法。常用亚甲蓝和刃天青指示厌氧状态,无氧时均呈无色,有氧时亚甲蓝呈蓝色,刃天青呈粉红色。
④结果观察:至少培养48h后才开始观察,如疑为放线菌则应延长至72~96h。若标本镜检阳性,但培养48h后无菌生长,应继续培养5~7d,同时从液体培养基再转种平板培养。
(2)次代培养和厌氧菌的确定:初代厌氧培养有细菌生长时,为确定其是否为厌氧菌,必须做耐氧试验。细菌在需氧和厌氧培养均能生长,为兼性厌氧菌;在需氧和厌氧培养生长不好,但在含5%~10%CO2生长良好,为微需氧菌;只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即为专性厌氧菌。
3.鉴定 依据菌体形态、染色和菌落性状以及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作出初步鉴定,常用的抗生素有卡那霉素及甲硝唑。卡那霉素可用于梭杆菌属(敏感)与类杆菌属(多数耐药)的区分,甲硝唑用于厌氧菌(敏感)与非厌氧菌(不敏感)的区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