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的主要症状是便血,但便血同时又是许多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消化道的炎症、肿瘤、损伤、血管病变等均是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某些急性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以及维生素缺乏等全身疾病,也可影响消化道,引起便血。临床上不乏见到自认为是痔疮而延误其他疾病诊治的例子,或仅仅因为痔的便血而忧心忡忡、终日惶恐,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所以,大家初步了解一些痔便血的基本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自我诊断。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排便时粪便擦破痔核黏膜表面,并损伤黏膜下血管,或排便过于用力,血管内压力增高,以致曲张,静脉血管破裂均可引起便血。痔的便血可发生于排便的全过程,但多数在大便后出血,血色鲜红。少数情况下,可见出血量较多,血液在肠腔内潴留,排出时可呈暗红色或有血块。从出血的方式看,量少者,仅大便带血丝或手纸染血;量多者,则可见滴血或某一点位置喷射状出血。
在生活中,痔应与肛管癌、直肠癌相鉴别,便血也是肛管癌、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易被人们误认作痔而延误诊治。肛管癌、直肠癌的便血多为暗红色或果酱色,且往往有脓血便或黏液血便,可由此鉴别。最主要的是,直肠癌患者多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腹泻、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排便不尽的感觉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则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低位的大肠息肉,较大者可出现便血。但同时多具有大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便中带黏液等特点,多见于儿童。早期新鲜的肛裂也可便鲜血,其具有肛裂典型的周期性疼痛而易于鉴别。
人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及防治是很有帮助的。但疾病的表现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因此,对不典型的病症表现不可掉以轻心。在身体出现异常和不适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到医院请教专科医生,及时诊断治疗,以便拥有一种健康的精神和体魄去更好地享受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