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可发现直肠指检无法摸到位置较高的肿块,同时对可疑病变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还可通过乙状结肠镜进行结肠、直肠息肉的电灼术,故乙状结肠镜检查既可用于诊断,又可作为治疗仪器,对预防及早期发现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有重要的意义。
(1)适应证:凡原因不明的便血、黏液便、脓血便、慢性腹泻、粪便变形明显,或大便习惯不规则者;需要套扎、电灼息肉者;可疑性肿块需采取组织标本作病理性检查者。
(2)禁忌证:直肠、乙状结肠有慢性感染者;肛管有疼痛性疾病者;妇女月经期者;心力衰竭或体质极度衰弱者;肛门狭窄者;精神病及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
(3)检查前的准备:检查前一天下午3、4点钟,用开水冲泡番泻叶3~6克,代茶饮服,检查当天早晨用温盐水或肥皂水清洁灌肠一次,或在检查前用开塞露一支,排空肠腔内的粪便,相隔一小时后,肠腔内清洗。以便利于检查。
(4)操作步骤:患者取胸膝位,先做肛门直肠指诊检查,再将涂润滑剂的镜筒及芯子用右手持之,并用拇指顶住镜芯,将镜管上的长度标记向上,便于了解插入深度,先将肠镜的头端朝脐孔方向缓慢插入约5厘米,然后以左右旋转动作逐渐进入直肠壶腹部,取出镜芯,开亮光源,装上接目镜和橡皮球,在直视下将镜管改向骶部插入,当镜管插入8厘米处可见到三个半月形直肠瓣(上下两个常在左侧,中间一个常在右侧)。当镜筒插入15厘米处时,可见直肠狭窄及较多的黏膜褶皱,即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此时肠镜较难推进,应在直视下特别小心进行检查,绝不可强行盲目插入,以免损伤肠壁发生意外;若肠镜进入盲袋或黏膜窝内,看不到腹腔,可将肠镜抽回数厘米,改变方向,显露肠腔,方可继续插入,或当肠镜进入乙状结肠必要时可打入空气使肠腔鼓起,便于继续前进。肠镜一般可放入25~30厘米深度,当进入乙状结肠下部时,患者常感到下腹部不适或微痛,检查完毕后再慢慢将肠镜向外退出,边退边观察,并作左右上下旋转镜头,观察肠腔的全貌。检查时注意黏膜颜色,充血程度,有无出血点、溃疡、分泌物、息肉、结节或肿瘤等病理改变,具有可疑病变如溃疡息肉、肿块等可做活体组织检查,用咬取钳在溃疡或肿瘤的边缘取数块小组织送病理检查。咬取后的创面若有出血,可用棉花蘸肾上腺素或止血粉按压数分钟,也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5)注意事项:①操作应轻柔,一定要在直视下看清肠腔后才能将肠镜向前推进,切忌盲目用暴力推进,以免损伤肠壁造成穿孔,特别是乙状结肠、直肠处于急性弯曲时,由于检查时间过长而引起急性弯曲时,或先天、手术所致的解剖变异等,还有检查时由于患者配合不当使体位改变等种种原因,使肠镜不能顺利全部插入乙状结肠,此时应稍等片刻。若因其他原因不能向前伸入时,不要勉强进行,应停止操作,分析原因。②切忌注入过多空气使肠内张力增大,特别是直肠、结肠有病变时,如癌、憩室、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等,更容易穿孔。因此,目前有人不主张在检查时注入空气。③切忌在活检时咬取过深,若咬钳肠壁过深,组织撕拉过多,也可造成穿孔或出血。④凡是当天做过乙状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如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下床活动时腹痛加重,肩背部有放射性疼痛,有时甚至出现休克症状,腹部检查时出现腹膜刺激症状,X线腹部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有这些症状者,首先要考虑到肠穿孔,必须立即采取手术等措施。⑤经验教训:乙状结肠镜是早期发现癌症的手段之一,但往往由于对此检查不重视,操作不熟练或粗暴,对解剖不熟悉而造成直肠、乙状结肠穿孔的事件发生,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