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痔钉插入疗法是将具有腐蚀、收敛作用的药物制成的散剂直接涂搽于内痔核表面,使其逐渐坏死、干枯、脱落而愈的一种治疗方法,始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是我国传统的内痔治疗方法。过去采用含砒枯痔钉,现在认为,任何无菌钉状物均可引起异物反应,起到同样效果。枯痔钉插入12~24小时后溶化,2~3天后痔肿大,3~4天后液化组织经插钉创道引流,以后痔核逐渐消除。
枯痔钉插入疗法适用于Ⅰ、Ⅱ期内痔和黏膜无明显增厚的Ⅲ期内痔的治疗,枯痔钉内含白砒、明矾、朱砂、雄黄、没药等,后人用大黄、黄柏和白及等改进,制成无砒枯痔钉。
操作时,患者侧卧位,痔团脱出后,用纱布和手指压痔根部,将痔固定,在齿线上2毫米插钉,插入深度0.8~ 1.0厘米,不可插入太深而损伤肌层;太浅在黏膜下,容易滑脱。插钉间距0.2~0.4厘米,插钉数目按痔大小不同,一般每痔插入2~6支不等,一次总量不超过20个半支为宜。药钉在黏膜面留1~2毫米。术毕将内痔复位,肛门内注入少量抗菌软膏。要求24小时内不排便,2~3日肛门有坠胀不适感,对砒敏感者,可有腹痛、腹泻、发热、皮疹等毒性反应,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由于枯痔钉内含有枯矾,插钉后容易引起出血,所以要注意痔坏死脱落时有无出血等并发症。
术后第1天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术后控制排便1天,以免枯痔钉脱落、痔脱出、出血。第2天起服液状石蜡等缓泻药,软化大便,避免用力排便。若便后痔脱出,应立即送回,防止嵌顿,并注意观察大便性状。若出血过多,应检查是否需缝扎止血。术后第2天起坐浴,每日3次,肛门内塞入痔疮栓等。术后第1天卧床休息。1周内禁止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大运动量活动。使用含砒枯痔钉时,应注意检查肝肾功能。术后2周复查,必要时再插钉治疗。
并发疼痛多因插钉过深、太靠近齿状线或局部感染引起,可口服抗生素及镇痛药等。发热是由于坏死组织吸收、继发感染、使用含砒枯痔钉等引起。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清除坏死组织等有助于预防。治疗措施有降温、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生素。前方位插钉可能引起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导致排尿困难。大出血与插钉过浅、过密,引起痔组织片状坏死脱落,侵蚀痔动脉等有关,必要时应手术缝扎止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