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使用针灸来治疗,古来有之。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针刺治疗痔疮的经验和穴位记载。而晋代的《针灸甲乙经》:“痔痛,攒竹主之,会阴主之。”之后历代医家记载有许多治疗痔疮的穴位和方法,且经过当今医家证实,针灸对痔出血、脱出、肿痛、肛门下坠都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常取燕口、龈交、白环俞、长强、承山等穴,同时,还可配以二白、三阴交、委中、肾俞、大肠俞、命门、气海、昆仑、太冲等穴位,治疗痔疮。此外,也可辨证论治,调整配穴。
方法1
取穴:秩边穴。
针法:用0.3毫米×100毫米芒针与矢状面和横断面均呈15°~20°,斜向肛门方向进针,施芒针手法,令针感直达肛门,点刺10下后出针。适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配穴为百会、支沟、承山。此3穴均采用快刺不留针的方法,要求百会向前顶方向平刺4厘米左右,行滞针手法后出针;支沟直刺4~5厘米,令针感达腕部后出针;承山直刺4~5厘米,令针感达足跟后出针。每周治疗5次,病情控制后改为隔日1次或每周2次,3周为1个疗程。
方法2
取穴:二白穴(位于间使穴与郄门穴间,一在两筋内,一在筋外桡侧)。
针法:以三退一进的泻法为主,进针1寸深,每5分钟捻针1次,留针20分钟。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适用于脱肛、痔疮。肛裂者加郄门、合谷穴。伴脱肛者,加灸百会、神阙穴。肛门肿痛者配秩边、飞扬穴。
方法3
取穴:痔疮穴(尺泽穴下3寸,肘横纹与腕横纹之间近肘横纹1/4处)。
针法:进针1.2~1.5寸。适用于各类痔疮。在众多穴中选出便于操作和患者易于接受的常用穴配穴。痔疮在左侧和后侧,选左侧痔疮穴。痔疮在右侧和前侧,选右侧痔疮穴。痔疮在左右和前后两侧,选两侧痔疮穴。便血,无论内、外痔或混合痔,不拘便前便后出血者,均加郄门穴。肛裂者加郄门、合谷穴。
方法4
取穴:主穴,百会、命门、肾俞、脾俞。配穴,委中、承山、足三里、三阴交。
针法:定穴后,捻转进针,进针后,继续捻转、提插以候气;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2~3分钟行针一次(即捻转、提插使患者有酸、麻、胀、重感觉为止)。起针后,立即按压针孔。左右两侧穴位可同时进行,亦可交替进行。每日针1次,7~1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脱肛、痔疮。便血,无论内、外痔或混合痔,不拘便前便后出血者,均加郄门穴。肛裂者加郄门、合谷穴。
方法5
取穴:承山、二白、大肠俞、龈交。
针法:取适当体位,皮肤常规消毒,用0.35毫米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适用于各类痔疮。伴脱肛者,加灸百会、神阙穴。肛门肿痛者配秩边、飞扬穴。便秘者加上巨虚穴通调腑气。便后出血者加孔最、膈俞穴清热止血。
方法6
取穴:腰奇穴及双侧承山穴。
针法:患者取俯卧位,选用28号2~3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后,承山穴进针1.5寸许,用泻法,强刺激捻转,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为度;腰奇穴宜缓慢进针2寸许,使针尖沿脊柱向下平刺,针达尾骨尖,针感遍及会阴及双下肢内侧为宜。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5天。适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便血,无论内、外痔或混合痔,不拘便前便后出血者,均加郄门穴。肛裂者加郄门、合谷穴。伴脱肛者,加灸百会、神阙穴。肛门肿痛者配秩边、飞扬穴。
方法7
取穴:二白、承山、会阳、长强、百会。
针法:长强沿尾骶骨内壁进针1~1.5寸,会阳穴常规针刺,均要求针感扩散至肛门周围。承山穴向上斜刺,使针感向上传导。百会穴可用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适用于各种类型痔疮。气滞血瘀加白环俞、膈俞穴疏通肠络、化瘀止痛。湿热瘀滞加三阴交、阴陵泉穴清热利湿。脾虚气陷者加气海、脾前、足三里穴补中益气、升阳固脱。肛门肿痛者加秩边、飞扬穴行气止痛。便秘者加大肠俞、上巨虚穴通调腑气。便后出血者加孔最、膈俞穴清热止血。
方法8
取穴:承山(双)。
针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一手托患者足跟(也就是术者以掌心紧贴患者足跟,手指方向与患者脚趾方向相同),嘱其用力蹬术者掌心,术者另一手拇指标记穴位,于穴位处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约1.5寸,行强刺激捻转每分钟约350次,以患者感到疼、麻、胀感且向腘窝、小腿、足底部放散为宜。再用同一方法取另一腿承山,均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便血者,无论内、外痔或混合痔,不拘便前便后出血者,均加郄门穴。肛裂者加郄门、合谷穴。伴脱肛者,加灸百会、神阙穴。肛门肿痛者配秩边、飞扬穴。
方法9
取穴:近取长强、秩边,远取承山、百会穴。
针法:先针长强穴,患者取膝胸位,进针后针尖略向后斜,与骶骨前缘平行刺入2~3分,用强刺激,使针感扩散到肛门周围。然后刺其他各穴,均用中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对痔疮发作期止血,消炎效果较好。伴脱肛者,加灸百会、神阙穴。肛门肿痛者配飞扬穴。
方法10
取穴:长强、百会。
针法:令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皮肤后,用30~40毫米无菌毫针以40°向上快速捻入长强穴,深约25毫米,快速捻转行针1~2分钟,每分钟120~180转,以补法为主直至局部酸胀和肛门括约肌收缩;百会穴向前以15°横刺25毫米左右有胀感即可,留针约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便血,无论内、外痔或混合痔,不拘便前便后出血者,均加郄门穴;肛裂者加郄门、合谷穴。伴脱肛者加灸百会、神阙穴;肛门肿痛者配秩边、飞扬穴。
方法11
取穴:承山、次髎、三阴交。
针法:患者取俯卧位,选取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60分钟,针刺留针期间,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3~5次。一般隔日针刺1次,15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痔疮。便秘者加上巨虚穴通调腑气。便后出血者加孔最、膈俞穴清热止血。
方法12
取穴:关元、天枢、孔最、梁丘。
针法:患者取合适体位,选取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针刺留针期间,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2次。一般可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痔疮。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穴。脾虚气陷者加脾俞、百会穴。便后出血者加孔最、膈俞穴清热止血。
方法13
取穴:孔最、上巨虚、郄门。
针法:患者取仰卧位,选取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针刺留针期间,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2次。一般隔日针刺1次,15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便血、便秘、痔疮。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穴。脾虚气陷者加脾俞、百会穴。
方法14
取穴:支沟、大肠俞、秩边、飞扬。
针法:患者取俯卧位,选取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针刺留针期间,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2次,一般隔日针刺1次,15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便秘、便血、痔疮。伴脱肛者加灸百会、神阙穴;便后出血者加孔最、膈俞穴清热止血。
方法15
取穴:百会、长强、承山、次髎。
针法:长强穴沿尾骶骨内壁进针1~1.5寸,次髎穴常规针刺,要求针感扩散至肛门周围。承山穴向上斜刺,使针感向上传导。百会穴可用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适用于脱肛、痔疮。便秘者加大肠俞、上巨虚穴通调腑气。便后出血者加孔最、膈俞穴清热止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