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压迫症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椎管内肿瘤或硬膜外肿瘤导致脊髓受压而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是晚期肿瘤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急症。
【病因】
在引起脊髓受压的肿瘤原因中,95%以上是发生于髓外,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乳腺癌、肺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和肉瘤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脊髓压迫初期最常出现相应的部位有局部疼痛,通常与脊髓受累部位一致。之后在相应的节段有束带感,疼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并逐渐加重。感觉异常也较常见,开始出现感觉过敏,当完全受压后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自主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及尿潴留,查体发现反射改变,严重时截瘫。
(二)特殊检查
1.影像学
(1)X线检查:脊髓压迫的病人中X线平片上可见骨质异常,通过脊柱X线摄片可以了解骨质变化情况,同时可以了解椎间孔与椎管是否扩大、椎管内有无钙化及椎旁软组织影的情况等。脊髓造影检查可以了解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并确定其水平和范围。
(2)近年来骨扫描、CT和MRI检查应用更为广泛,特别是MRI检查能够直接显示椎管内肿瘤的部位、范围及继发性空洞形成,并有较大的定性价值,且无创伤,是最佳检查方式。
2.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检查时有时可以找到恶性细胞,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3.组织病理学检查 手术切除后必须进行病理学检查。临床上如果诊断不清,为明确诊断可以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脊髓压迫常出现蛛网膜下腔梗死,导致压力增加。脑脊液检查发现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基本正常。
【治疗】
(一)治疗原则
脊髓压迫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和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控制局部肿瘤,稳定脊髓和减轻疼痛。治疗方法的选择通常根据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临床过程的快慢、肿瘤的类型、脊髓侵犯的部位、脊髓的稳定性和以前治疗情况来决定。大多数病人是晚期肿瘤,所以姑息治疗很重要。
(二)治疗方法
1.外科治疗 脊髓压迫手术方式为椎板切除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迅速解除压迫。但往往不能切除全部肿瘤,预后大多不良,手术死亡率在9%左右。手术后大多数病人仍需放疗。对于某些良性肿瘤应全切除,对于恶性肿瘤也应尽可能全切除。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对于大多数由放射敏感恶性肿瘤所致的脊髓压迫目前是首选,目的是通过减少肿瘤负荷,缓解神经压迫,缓解疼痛,防止局部复发。治疗部位应包括硬脊膜外受压的区域加上下各两个锥体。在治疗方案选择时,应考虑照射野的大小、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及周围正常组织的耐受性。放射治疗可与手术和化疗联合应用,也可以单独应用。放射治疗时应用激素预防放射所致的急性水肿。在进行放射治疗时脊髓受照射剂量不应超过45Gy。
3.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主要与手术或放疗联合应用。常用于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等。
【治疗效果】
脊髓压迫多为晚期肿瘤转移所致,生存时间较短,预后很差。影响预后的因素有:①肿瘤的性质、部位和范围;②治疗前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③急性压迫持续的时间;④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⑤治疗后的护理和康复措施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