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总体来说仍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这一方面是受到了西方跨国文化产业集团的强力挤压;另一方面,也是受制于自身的观念、资本、技术、人才以及体制的限制等。不过,印度电影却在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中一枝独秀,非常耀眼地现身于国际文化大舞台上。位于孟买的宝莱坞与印度其他几个主要影视基地一起,构成了印度庞大的电影产业,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电影票售出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而近年来,宝莱坞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正逐步扩大,它已成为印度的一张名片,向世人展现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产量世界第一的印度电影
电影产业是印度文化产业中最为发达的行业。据报道,印度年产电影上千部,是好莱坞的4倍;在全球拥有36亿观众,也远超好莱坞的26亿。印度也是世界上电影观众最多的国家,每日进入影院的观众达1400万人之多。在首都新德里,每到周末,各大电影院总是爆满。印度的电影票价比中国便宜很多。高峰时段的票价仅为中国的一半。曾有一名中国记者在新德里以20元人民币的价格坐在最好的位置看过3D版《阿凡达》。印度多数新影院的椅子可以半躺下,中场休息的广告时间还可以去购买各种快餐。如果花人民币70到100元买高端小厅的票,还有免费饮料、毯子和服务生送餐服务。新影院现在大多提供网上购票服务。最近几年,印度各大城市开始兴起多银幕现代化影院。
自1997年第一家多银幕影院出现以来,印度目前已经有1000多家多银幕影院,未来5年数量还可能倍增。业内人士认为,多银幕影院的发展是印度电影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多银幕影院的快速扩张,既为印度新兴中产阶级提供了更舒适的现代化电影消费选择,也提高了印度电影的票房收入。据统计,多银幕影院的票房收入占印度电影总票房的比例超过40%。但在观众数量众多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外墙贴满海报的传统单银幕影院仍是主流,这类影院的票价约合10元人民币。低廉的票价使得印度电影业收入还无法与其世界第一的产量和售票数量相称。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电影市场被好莱坞占据不同,好莱坞电影在印度市场所占份额在2010年仅为约14%,而且集中在城市,虽然比起5年前3%到4%的份额已经有明显增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如印度电影总是能以浓郁的民族风格吸引观众。尽管印度电影也在不断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向其靠拢,如警匪战、枪战以及怪异、恐怖、惊悚等,但至少到目前,印度电影的民族文化内涵及风格仍是其制胜的法宝。好莱坞影片在印度没电影市场的占有率较低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限制和城市化相对较慢。印度并无统一的语言,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讲英语的精英阶层大概只占人口的10%,因此好莱坞电影要在印度取得好成绩,就需要译制成多种地方语言。例如,《阿凡达》的印地语和泰米尔语版在非城市地区也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此外,印度超过七成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城市化率只有不到30%;由于缺乏对基础教育足够的重视,印度农村人口的识字率仍然不高。业内人士指出,识字率提高和译制片的增加,将帮助好莱坞电影打入印度;同时多银幕影院开始从大城市扩展至二线城市,也为更多的好莱坞电影进入打开了渠道。
(二)文化产业发展瞄准海外市场
长期以来,宝莱坞歌舞片的观众主要集中在与印度文化相近的南亚、西亚以及印裔较多的欧美地区。为此,印度信实集团近年在美国不少印度裔集中的二三线城市购买当地经营不佳的小影院,播放宝莱坞电影。同时,追求绚丽视觉效果和糅合了各种风格的宝莱坞歌舞剧也逐渐进入欧美等海外市场。欢快热烈而壮观的宝莱坞歌舞获得大量海外粉丝的追捧。这在很大程度得益于利用了西方的发行网络。去年有“印度刘德华”之称的沙鲁克·汗主演的《我的名字叫汗》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这是近几十年来首次登上中国电影院线的印度电影,这与其在西方国家的强大宣传声势有很大关系。这部影片通过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强大发行能力,译制成了多国语言,进入德国和意大利等重要电影市场,并首次将印度电影送入波兰、俄罗斯和埃及等非传统市场。显然,《我的名字叫汗》的明星阵容和大规模海外宣传投入并非每部宝莱坞电影都能承担得起。但是,电影投资人苏拉杰·马赫贾对于宝莱坞电影在海外扩张的美好未来依然充满信心:“由于不断与海外连锁影院接触,宝莱坞将不断拓展,其结构也将变得更为专业和商业。印度电影将像印度咖喱一样传遍全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