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指南》中关于病理科业务的概述为:医疗机构病理科负责对取自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体液及分泌物等标本,利用相应技术进行分析,具备条件的病理科还应开展尸体病理检查。因此,日常病理科业务主要为尸体解剖(autopsy)、活组织检查(biopsy)、细胞学检查(cytology),即病理业务ABC。三者不可偏废,有条件的单位应该积极开展尸体解剖检查。
人体解剖(尸体解剖) 帮助临床纠正相当比例的临床错误诊断。国内文献报道条件较好的医院临床与尸检病理诊断符合率约为70%,国外尸检率比较高,可能与他们对死亡的认识有关,更主要的是社会理解。来自美国一医学中心1986-1995年1 105例死亡病人尸体检查资料发现,44%患有致死性癌症患者生前被漏诊。
人体解剖是医学发展的基础,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希腊等,在其社会整体发展的同时,民族医学的发展为历代官、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人们在长期同病魔抗争中,不断探索人体奥妙,《史记》《黄帝内经》等已经出现人体描述,如《灵枢·经水》中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古希腊希波拉底在其所著《希波拉底文集》中,对人体结构的记载较多,如他认为心脏有2个心室和2个心房。右心室供给肺脏血液,并从肺接受气而相互交换。16世纪比利时人Vesalius A(1514-1564),出生于医师家庭,自幼热爱自然科学,他对人体结构的探索如此痴迷,以至于秘密将尸体从墓地盗出,藏在家中利用夜间解剖,1543年他出版了划时代的《人体结构》,被誉为现代解剖学的创始人。尽管目前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对微小病变的检出能力越来越强,但尸体解剖仍然以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几年来,一些新的疾病出现或过去出现的疾病被重新认识,如2003年发生于我国广东地区的SARS,我国学术界通常称为非典型肺炎,通过解剖死者尸体,发现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并引起致死性病理学改变;艾滋病(AIDS)患者死亡尸体解剖,发现HIV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致命性破坏;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EV71病毒,通过解剖发现急性肺水肿是直接死亡原因,但病毒侵犯的是脑干、脊髓,尤其是脑干生命中枢。
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对尸体检验的作用作了明确强调“尸检对判明死因具有特殊意义,它除了可给医学技术鉴定和司法裁决提供直接的证据外,还可以为医务人员诊疗护理实践进行反馈和检验,从而达到明确诊断、分清是非的目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强调“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尸体解剖检查对病理医师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特别强调住院医师的尸体解剖实践。但对于医疗事故争议中尸体解剖、有刑事犯罪嫌疑的尸体解剖、传染病尸体解剖,需要相应认证资格或法医参与。
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 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意义重要而明确,病变组织是否为肿瘤?如果是肿瘤,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具体类型、浸润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都是病理医师在手术中快速切片诊断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手术中采取快速切片明确诊断,无论从手术方案制定,还是防范不必要的医患纠纷,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医师由于过于自信或考虑为患者节省费用,手术中凭经验处理,如根据超声检查和扪诊,把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认为乳腺癌根治切除;食管慢性溃疡或Barrett食管误认为食管癌扩大切除;也有的将癌性胃溃疡穿孔误认为良性溃疡穿孔修补;还有相当多的肿瘤手术标本切缘存在肿瘤组织残留。凡此种种,均可通过术中快速切片诊断解决,从而为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方案治疗疾病提供了客观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