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只能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杀死癌细胞的剂量不会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到损伤。照射剂量不加限制的话,任何肿瘤都可以被消灭,但此时的剂量将大大超过正常细胞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玉石俱焚”的情况,这不是放射治疗的目的。放射治疗可以使肿瘤根治。有的肿瘤细胞的放射线致死剂量与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致死或损伤剂量相似,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严重损伤正常组织。主要器官的放射反应及损伤和防治方法如下。
1.皮肤反应和损伤 皮肤早期可发红发痒、疼痛,或红斑、脱皮,护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破溃、渗液,继发感染;晚期皮肤损伤为色素沉着、萎缩、深部纤维化。早期反应可适当停照1~2d,—般反应不影响继续治疗。皮肤反应来得早晚及轻重程度与所用射线的物理特性及治疗计划的设计有关,如常压X线最大剂量在皮肤表面,所以皮肤反应与照射剂量直接相关。相反,超高压射线有皮肤保护效应,因最大剂量发生在皮肤表面下一定深度,其深度大小依射线能量而不同,像乳腺癌全乳切线照射时常看到腋下皮肤产生红斑样放射性皮炎,约发生在皮肤受量15Gy时,红斑可使皮肤的温度和血流增加,皮肤红斑或干性皮炎一般不需任何治疗。湿性放射性皮炎,应用常压X线,或电子束,或照射部位在易潮湿的腋下,会阴部,易发生湿性放射性皮炎。其治疗主要是防感染,保持局部干燥。
2.胃肠系统放射反应和损伤
(1)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多见于颈部及胸部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病人,食管接受15Gy以后,可引起放射性食管炎,临床表现: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可见少量呕血。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时可进行对症处理,保持口腔清洁,进软食,禁刺激性食物,疼痛厉害时,饭前可含咽2%利多卡因液。药物治疗,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含化,防感染也可适量口服抗生素。—般5~7d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不必中断治疗。
(2)急性放射性胃炎:易发生在上腹部放疗时。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3)急性放射性小肠炎:易发生在腹部照射时,以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为主,偶有出血、小肠梗阻、穿孔或瘘管形成。放射剂量>50Gy,乙状结肠最易受损伤,可出现腹痛、里急后重及便血等。肛门黏膜及肛门周围皮肤对放射线敏感,易局部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
(4)急性放射性肝炎:肝脏接受放射剂量达33Gy时,特别是与化疗并用时,易发生急性放射性肝炎。一般发生在放疗后1~2个月,有的潜伏期达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除了恶心、乏力外,可见短时期内肝脏迅速增大,出现大量腹水,有时伴有黄疸,肝功能检查提示肝功能损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限制盐的摄入,给予B族维生素、维生素C,较大剂量的维生素E和葡醛内酯(肝泰乐)等保肝治疗。皮质激素可以试用,但作用尚不肯定。
(5)放射性肺损伤:急性放射性肺炎是危害性较大的并发症。照射剂量30~40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每一位肺部照射的病人都有这种改变,但大多数不产生症状,此时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称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步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肺实质的纤维变。肺纤维化发生于照射后6个月左右,逐渐加重,到一年达到最严重的地步。放射性肺炎的形成与照射面积关系最大,与剂量及分割、机体因素、个体差异、有无慢性肺疾病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放疗中并用多柔比星(ADM)、平阳霉素(PYM)、长春新碱(VCR)等抗癌药及吸烟也易促使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是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是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连续数周。其他可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等对症治疗。
3.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损伤
(1)全脑放疗的急性反应:表现为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给予少量地塞米松可缓解,还可出现疲劳、嗜睡、大脑局灶性坏死。其他慢性损伤表现为记忆力丧失、视觉异常等,无特殊治疗。脑肿瘤或脑转移瘤放疗时,常伴有疲劳和嗜睡,颅内如肿瘤体积大,放疗一开始颅内压升高症状可能加剧,并在1h内常有变化,如早晨症状加重,随后则慢慢缓解。除头痛外常伴有严重或中等的呕吐,大量的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给药可以减轻,如症状仍不缓解应考虑静脉给予甘露醇。
(2)放射性脊髓炎;早期损害常出现在放疗后的4~6周,甚至发生在相当低的剂量时,这种表现多为暂时的脱髓鞘反应,如脊髓照射后低头弯曲时上肢或下肢有短暂的电休克样麻痛,向肢体或背部放射,这些反应是可逆的,持续4~8个月,个别病例达数年。晚期损害是伴功能降低的神经组织坏死,多数为脊髓横断,多发生在脊髓放射量≥50Gy时,表现为下肢感觉异常,如灼热感或疼痛等,进而出现肌无力,呈进行性,最终导致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截瘫,伴膀胱或肠麻痹。急性期可即时给予地塞米松,辅以神经营养及扩张血管药物等。神经坏死及功能的丧失反应是不可逆的,因此只有在治疗时,精心设计治疗方案预防其发生神经永久性损伤,才是惟一可行的治疗放射性脊髓炎方法。
(李艳萍 叶书成 朱培军 郗会珍 杨君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