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髓母细胞瘤放化疗最好医院

髓母细胞瘤放化疗最好医院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肿瘤起源于后肾胚基,由胚基细胞、间叶细胞、上皮细胞三种组织成分构成。按细胞数及所占比例,分为上皮优势型、间质优势型、母细胞优势型和混合型,在各型中检出肿瘤组织具有间变者为间变型。根据组织分型与预后的关系,将肾母细胞瘤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目前,肾母细胞瘤是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综合治疗预后良好型Ⅰ、Ⅱ期5年存活达92%以上;Ⅲ、Ⅳ期为70%~80%;预后不良型为60%。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是小儿最常见肾脏恶性肿瘤。大多数肿瘤对化疗敏感,预后较好。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可能是由于多种基因调控紊乱引起泌尿生殖系胚胎发育障碍。可以遗传的或非遗传形式出现。散发性多为单侧,若属遗传形式,则肿瘤发生得更早,更易为双侧及多中心形成。1%~2%有家族史。常伴发其他畸形,如虹膜缺如、单侧肢体肥大、头颅颌面畸形、马蹄肾、尿道下裂、假两性畸形、隐睾、神经纤维瘤病等。

肿瘤起源于后肾胚基,由胚基细胞、间叶细胞、上皮细胞三种组织成分构成。按细胞数及所占比例,分为上皮优势型、间质优势型、母细胞优势型和混合型,在各型中检出肿瘤组织具有间变者为间变型。根据组织分型与预后的关系,将肾母细胞瘤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组织结构良好型(favourable histology,FH) 无间变表现的上皮优势型、间质优势型、母细胞优势型、混合型。

2.组织结构不良型(unfavourable histology,UH) 间变型。

二、诊 断

(一)症状

1.腹胀 多数患儿主因腹胀或发现腹部包块就诊。

2.血尿 部分病儿因肉眼血尿就诊,血尿为间歇性,腹部检查方发现肿物。

3.其他 早期不伴有其他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出现腹痛、发热、高血压、贫血等症状。

(二)体征

腹部肿块:多为无意中发现,位于上腹部,向季肋部鼓出,表面光滑,实质性,较固定。少数肿瘤巨大者可超越腹部中线,多无疼痛。

(三)实验室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B超和CT(或MRI)检查:可以显示肾脏发生的肿瘤,应同时注意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瘤栓。

(2)排泄性尿路造影或增强CT扫描:肾盂肾盏拉长变形;若肾脏破坏严重,则隐约显影或不显影;偶有散在或线状钙化影。同时可判断对侧肾功能与病变。

(3)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检查:肾母细胞瘤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故胸部X线片或CT可以了解有无肺转移。

2.实验室检查 肾母细胞瘤无明确的肿瘤标志物,普通生化检查可以了解肿瘤引起的代谢紊乱。

(四)鉴别诊断

1.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位于肾外,常包绕大血管生长、多有肝脏、骨髓、骨转移等。

2.腹膜后畸胎瘤 肾外肿物,常见钙化和骨骼影。

3.肾积水 肾内囊性肿物。

三、治疗对策

根据分期及病理组织分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一)参考美国NWTS分期

Ⅰ期 肿瘤局限于肾内,完整切除,肾包膜完整,术前或术中未破溃,切除边缘无肿瘤残留。

Ⅱ期 肿瘤扩散到肾外,完整切除;有局限性扩散,如肿瘤浸润肾包膜达肾周软组织,肾外血管有瘤栓或已被浸润,曾做过活检,或术中有瘤组织逸出,但限于肾窝,切除边缘无肿瘤残留。

Ⅲ期 腹部有非血源性肿瘤残留;肾门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弥漫性腹腔播散;腹膜有肿瘤种植;肉眼或镜检有肿瘤残留;局部浸润至重要脏器,未能完全切除。

Ⅳ期 血源性肿瘤转移,如肺,肝,骨,脑。

Ⅴ期 双侧肾母细胞瘤,每侧按上述标准分期。

(二)参考病理组织分型

分为预后良好型(上皮型、间叶型、混合型等)和预后不良型(间变型)。

(三)治疗原则

肿瘤巨大、下腔静脉瘤栓者,可根据临床诊断先化疗待肿瘤缩小和瘤栓消失再手术。Ⅲ期以上者可先活检取病理后化疗。

(四)参考治疗方案

1.预后良好型

Ⅰ期 手术(肾切除术),不放疗,化疗(ACTD+VCR)24周。

Ⅱ期 手术,不放疗,化疗(ACTD+VCR)24周或65周。

Ⅲ~Ⅳ期 手术,放疗(1 080cGy),化疗(ACTD+VCR+ADR)26周或65周。

2.预后不良型

Ⅰ期 同FHⅠ期。

Ⅱ~Ⅲ期 手术,放疗(1 200~4 000cGy),化疗(ACTD+VCR+ADR)65周。

3.Ⅴ期(双侧性肿瘤)术前化疗6~12周,用ACTD+VCR方案 手术中尽可能保留肾组织,施行双侧单纯肿瘤切除或肿瘤大的一侧肾切除,另一侧做单纯肿瘤切除或仅做肿瘤和淋巴结活检。术后化疗用ACTD+VCR+ADM方案。

肾母细胞瘤巨大者容易造成周围器官组织损伤,肿瘤侵犯肝脏或肾上腺时需要切除部分肝脏或肾上腺。

目前,肾母细胞瘤是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综合治疗预后良好型Ⅰ、Ⅱ期5年存活达92%以上;Ⅲ、Ⅳ期为70%~80%;预后不良型为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