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材料 玻璃火罐2个(备用1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1把,95%酒精1小瓶(大口瓶),棉花球1瓶,火柴1盒,新毛巾1条,香皂1块,脸盆1个。
2.术前检查 检查病情,明确诊断,了解是否符合适应证。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拔罐时的体位 ①仰卧位: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或平放或放于体侧,下肢自然分开,膝下可垫以软枕。此体位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上肢内侧、下肢前面、内外侧部的拔罐治疗。②俯卧位:患者自然俯卧床上,胸前可垫软枕,距小腿关节也可垫软枕。适用于项、背、腰、臀及双下肢后侧的拔罐治疗。③侧卧位:患者自然侧卧于床,双下肢屈曲,上面的前臂下可垫着软枕。适用于肩、肋、膝以及上下肢外侧的拔罐治疗。④仰靠坐位:即仰面靠坐于有手椅的座位。适用于前头、面颊、上胸、肩臂、腿膝、足踝等部位的拔罐治疗。⑤俯卧坐位:即头部俯伏于椅背上的座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背等部位的俞穴。
4.操作方法 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夹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闪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在皮肤上。
5.留罐时间 过去留罐时间较长,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瘀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根据身体强弱及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为3~6分钟比较合适。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严重瘀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瘢痕;短时间留罐还可防止吸过度,造成水疱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6.起罐 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示、中两指按准倾斜对面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7.火力大小 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8.间隔时间 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1次。病情急的可每日1次,例如高热、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每日1~2次,甚至3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不可过长。
9.疗程 一般以12次为1个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10.部位 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拔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1~2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