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此型错骨缝发生在肱骨远端骨骺及其干骺端之间,严格地说应该视为骨骺软骨板骨折或骨骺分离。但在师授的传统病名中,有“肘脆骨头错骨缝”之说,按其辨证论治方法应用于临床,疗效极佳,所以也就把它包括在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里,并另以旋转型定名。至于“脆骨头”是否为骨骺的古称,现在不得而知。倘若顾名思义地去理解,脆骨即软骨的俗称、头即端部的话,认为脆骨头指的就是骨骺,尚可认同。
肱骨远端骨骺,是肱骨滑车骨骺与肱骨头两个骨骺的总称,二者分居肱骨远端的内外,紧密相连,14岁以后开始融为一体,直至16~19岁时与肱骨远端骨性融合。所以,此症只发生在骨骺骨性融合之前。当跌摔磕碰、过度伸展等间接外力作用于肱骨远端骨骺时,由于其外力尚不足以引起完全分离,仅使肱骨远端骨骺,沿干骺端的前后方向,向前方略微旋转。肱骨远端骨骺软骨板的前部并未明显损伤,只是后部发生轻度损伤分离,使整个骨骺呈后方略微张开状,亦即在X线片上显示的软骨板间隙前窄后宽。也就是说,以骨骺软骨板的前端为中心,骨骺的后端向前下方旋转,因而称为旋转型错骨缝。
【诊断与鉴别】
1.有肘部跌、摔、磕、碰、过伸等外伤史。
2.肘部漫肿或沿肱骨远端呈环形肿胀,病程较久则不明显。
3.压痛在肘前方深层,有的只觉肘内疼痛,但无敏感的压痛点。
4.伸、屈肘关节时伴有疼痛,强迫屈肘时轻度受限,疼痛加剧,并觉关节活动有障碍。
5.主、被动屈肘均受限,伸肘一般正常。
6.侧位肘关节X线片常可显示,肱骨头骨骺与其干骺端之间的吻合关系改变,它们之间的间隙略呈前窄后宽,但无明显分离和各项画线及测量数值上的变化。对于旋转移位极微、肉眼观察不易分辨时,可用患侧、健侧叠比观察法辨别,一般都能显示出异常。
有时,比较重一些的肱骨远端骨骺向前方旋转移位,可以在侧位肘关节X线片上画线测量显示。方法是:画肱骨纵轴线及肱骨头化骨核中心线,两线交点下方夹角大于正常值(30°~50°)时,诊断为肱骨远端骨骺向前方旋转移位。
7.应与肘部扭挫伤鉴别,该症虽然也有肿胀、疼痛和功能受限,但从压痛点在关节周围软组织、功能活动是因疼痛而受限并无关节内阻挡以及X线片正常等,不难与错骨缝鉴别。
【治疗】
1.术前处理 肿胀明显者,先用“骨科药膏”外敷,待肿消后再施以复位。术前在局部做轻柔的摩法,并由肩到腕做捏拿法,以起消肿解挛作用,重点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2.复位手法 患者端坐,术者站其侧面,一手托握患肘后部,另一手握患腕,于牵引中伸直患肘关节,并镇定片刻。然后,屈曲患肘成90°,沿患前臂纵轴由远端向近端加压,同时旋前、旋后患前臂数次。接着保持压力,将患前臂置旋后位并屈曲患肘关节至极度。最后,伸屈旋动患肘数次,术毕,见图4-14,详细分解动作见图4-15。
图4-14 旋转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复位手法
图4-15 肘关节肱尺部旋转型错骨缝复位手法
一般在屈曲患肘时,可以感到关节内有移动感,有时还可听到“咯吱”声响。如术后屈肘功能明显改善或立即正常,则示复位成功。
3.术后处理 肿胀者用“骨科药膏”外敷,肿消后关节活动虽无障碍,但仍不利者,用“骨科洗药”加泽兰叶、王不留行、桂枝煎汤熏洗。
【讨论】
1.与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区别 旋转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从病机上讲,也属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一种。但其损伤轻微,只有很小的旋转移位,而且软骨板的前端未受损伤,只在后部稍微分离,所以复位容易,术后症状和体征大减,不需要像完全骨骺分离那样,在局部推按复位以及外固定数周。仅从治疗和预后上看,将其归于错骨缝是较为合适的。
2.合并症问题 从临床观察可知,肱骨髁上骨骨折,尤其是伸直型肱骨髁上骨骨折,经常合并旋转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往往在初诊X线片以及复位时均被忽略,以致造成骨折愈合后屈曲功能长期不能恢复正常。此外,一般软组织扭挫伤也常有合并错骨缝的情况,往往也由于漏诊而久治不愈。还有不少被诊为“外伤性肘关节挛缩症”的病例,都合并有错骨缝,按挛缩施治而经久不愈。为此,凡遇上述情况,均需重点考虑是否有错骨缝存在,同时复查初诊X线片,必要时拍摄患侧、健侧片对比,尽早作出明确诊断。
3.陈旧性旋转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手法复位的时限 对于骨骺分离手法复位的时间,一般学者都认为:“最好在受伤当天,因为随着时间的延迟正复就会困难。实际上,在伤后10d左右,不用过度的力量就不容易活动移位的骨骺。如果用力正复可能产生软骨板的进一步损伤,这种情况应该避免。”从临床统计的结果看,伤后一个月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旋转型错骨缝,仍能成功地复位,预后也都良好。原因可能是移位轻微、没有使用过度的力量去正复,所以也就没有产生软骨板的进一步损伤之故。但是,此型错骨缝手法复位的时限,也不能过长,一般以5周为宜,超过者应谨慎处理。
4.对此症的病理机制、诊断依据和手法复位原理等,均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但笔者和不少民间捏骨师都认为确有此症,并有有效的复位手法及丰富的临床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