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肘关节肱尺部的运动,是尺骨半月切迹围绕肱骨滑车、沿额状轴做屈伸运动。尺骨半月切迹被一个横嵴分成前下和上后两部,前下部又被一个纵嵴分成内侧和外侧,呈中央高、两侧低的斜坡状。当肘关节伸直时,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的后上部内侧不相接触,而当肘关节屈曲时,它们在尺骨半月切迹的后上部外侧不相接触,但两关节面的其他部分均相吻合。
如果肘关节在伸直或屈曲时,受到来自侧方的外力,则可因关节有不接触部分而稳定性减弱,使尺骨半月切迹沿其纵嵴向内侧或外侧滑下,稍微错移到异常位置,或在肘关节过猛、过度屈伸以及伸直时被牵拉,或屈曲被挤压时尺骨半月切迹的横嵴就稍微错移向前方或后方。这两种情况,就是错移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的病理改变。由于病变轻微,关节活动仅略受限制,微小的错移改变也不易分辨,也就不能再详细分类,但通过手法治疗,上述两种情况都能得以复位。
【诊断与鉴别】
1.有病因中所述的情况,以及提、拉、扭、拧肘部的外伤史。
2.肘部有深在性隐痛不适感,活动、用力时更为明显。
3.伸屈活动时,可有摩擦声或感觉关节内涩滞不吻合、不滑利,而且活动范围也略小于正常。
4.患肢力量较健侧减弱,常有提拿重物时,因无力而突然松开的情况。
5.叠比观察患、健侧的正位和侧位X线片,有时可以测出尺骨半月切迹向前、向后或向内、向外的轻微错移,但测不出的病例居多。
6.应与肘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和慢性损伤性关节炎鉴别,尤其是初期的患者。这两种病,除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外,典型症状是活动开始时疼痛,稍加活动后反而减轻,持续活动一段时间又逐渐加重并伴热胀感。加上X线片上显示骨赘形成和关节间隙变窄等,不难与错骨缝鉴别。
【治疗】
1.术前处理 沿上臂和前臂做摩法、推法及捏拿法,重点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等。若有异常改变的软组织,常规施以分筋、理筋、拨络等法,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鹰嘴两侧,呈索条样改变。
2.复位手法 患者坐小桌一侧,俯身屈肘,以上臂的后部接触桌面,并将胸部抵紧桌缘。术者在桌子的对侧与患者面对,双手分别从两侧把握患前臂的近端,两拇指叠在背侧,余指则在掌侧交叉握紧,术者稍俯身,以肩扛住患腕部。先沿上臂纵轴向远端牵拉,同时由肩部协助,略做患肘的屈伸、旋动。接着,在保持牵拉力的同时,略斜向外侧屈曲患肘至极度,随即向内旋转伸直;之后与其相反方向,即斜向内侧、屈曲患肘至极度,随即向外旋转伸直。最后,伸直患肘关节,并略过伸位顿挫一下,继而屈曲患肘关节,并略推压镇定片刻,术毕,见图4-16。
术中常可闻“咯吱”的复位声响或移动感,表示复位成功,术后症状大多立即消失或顿减,详细分解动作,见图4- 17。
图4-16 错移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复位手法
图4-17 肘关节肱尺部错移型错骨缝复位手法
3.术后处理 术后应避免肘部过度活动,最好屈肘悬吊于颈部1周,以巩固疗效。
【论讨】
1.错移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发生的可能性 肘关节可以后脱位、前脱位和侧脱位;若间接外力较小,则可半脱位;若更小,就可以发生错骨缝。临床上常见,经整复后遗有肘关节侧方半脱位的病例,仍能几乎接近正常的屈曲和伸直,所以错骨缝的活动范围略小于正常也是可能的,再加上手法复位的显著疗效,以及有时X线片上显示的位置错移,都可以给此型错骨缝的发生予肯定的解释。
2.复位手法的机制
(1)患肘屈曲90°位沿上臂纵轴牵引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不紧张,而且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垂直相交,是最容易拉开关节间隙的体位,较之伸直位或屈曲位牵引都要优越。
(2)肘关节肱尺部是屈戌关节,只可沿额状轴做伸屈运动,当关节间隙被牵开、斜向内或外侧屈肘时,才略有侧方的扭动。复位手法即利用这略有的扭动,将轻微的侧方错移矫正。
(3)“最后,伸直患肘关节,并略过伸位顿挫一下”的原理是,当肘关节伸直时,尺骨鹰嘴进入肱骨鹰嘴窝中,若过伸位则以鹰嘴为支点顶开了关节间隙。复位手法就是利用顿挫原理在扩大关节间隙后,立即放松,借肌肉猛烈地保护性收缩,将轻微的前后错移矫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