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当肘关节在伸直或过伸位受到短暂的牵拉,以及肘关节在屈曲位过度外旋,均可造成滑膜被嵌夹,而致嵌夹型错骨缝。发生的部位多在肘关节肱尺部的后内侧及前方。
【诊断与鉴别】
1.有病因中所述的外伤史。
2.嵌夹在后内侧者,压痛在鹰嘴内侧,患肘多置于屈曲位,不动不痛,稍伸直则剧痛。病程稍久者,因保护性肌痉挛使患肘弹性固定于屈曲位,肱二头肌及其腱膜均异常紧张。
3.嵌夹在前方者,压痛在肘前方,患肘多置于伸直位,不动不痛,稍屈曲即剧痛。病程稍久者因保护性肌痉挛使肘关节强制于伸直位,肱三头肌及旋前圆肌等都异常紧张。
4. X线片不能显示关节间隙的改变。
5.应与“肘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鉴别。该症的病理改变是滑膜被挤伤而充血、渗出水肿,症见各方向均活动受限,过伸和半屈肘时支撑痛,压痛点和挤压痛点在鹰嘴内外侧和近端,以及尺骨鹰嘴与肱骨内、外上髁之间软组织丰满膨隆等。其疼痛性质是不动不痛,活动加剧,压痛比活动痛敏锐;而嵌夹型错骨缝则是不动不痛,活动剧痛,活动痛比压痛敏锐。此外,错骨缝一经手法复位,症状和体征均大为减轻;而创伤性滑膜炎经手法牵拉活动后,症状反而加重,体征也更为明显。
【治疗】
1.术前处理 与错移型相同。
2.复位手法
(1)嵌夹在后内侧的复位手法:术者和患者体姿与错移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复位法相同,先沿患上臂纵轴向远端牵拉,保持1min,然后在牵拉的同时略斜向外侧屈曲患肘,接着向内旋转伸直,最后伸屈患肘数次,术毕。一般在斜压患肘时嵌夹即被解脱,术后大多伸屈正常,或仅遗留数日过伸时的轻度疼痛,详细分解动作,见图4-18。
图4-18 肘关节肱尺部内侧嵌夹型错骨缝复位手法
(2)夹在前方的复位手法:患者坐在凳子上,术者与其面对,一手托握患肱骨远端,另一手握紧患腕。先随伤肢的伸直角度对抗牵引并保持1min,然后将患前臂置于旋后位,逐渐伸直至极度,随即屈曲,见图4-19。
图4-19 嵌夹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复位手法
一般在伸直至极度时,嵌夹即被解脱,术后大多数病例伸屈都恢复正常,或仅遗留数日轻微的屈曲时疼痛,详细分解动作,见图4-20。
图4-20 肘关节肱尺部前方嵌夹型错骨缝复位手法
3.术后处理 与错移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的术后处理相同。术后仍遗留有轻度肿胀疼痛者,局部外敷“骨科药膏”数日,直至肿胀和疼痛完全消失为止。
【讨论】
1.嵌夹多发生在内后方和前方的原因 整个肘关节的关节囊,在前方和后方最薄弱和松弛,尤其是后方,没有前方那样有肱二头肌、肱肌、旋前圆肌、肱桡肌等加强和保护,所以后方发生嵌夹最多,前方次之。然而,在后方为什么又多发生于内侧呢?从解剖可知,肘关节肱尺部的外侧是肱桡部,若发生嵌夹,肱尺部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肱桡部,所以后方的嵌夹多发生在内侧。
2.复位手法的机制 屈肘位牵拉并保持1min,是为了抵抗肌肉的阻力,最大限度地拉开关节间隙;接着的略斜向外侧进一步屈肘,一是利用此时内侧关节囊的紧张,拉出被嵌夹的滑膜,二是利用此时尺骨半月切迹的轻微扭动,牵拉被嵌夹的滑膜,一拉一牵二者相辅相成。对嵌夹在前方的复位手法中,旋后位伸直肘关节时,前部的肌肉及关节囊均紧张,待至伸直到极度,以鹰嘴为支点顶开关节间隙,则使被嵌夹的滑膜更容易解脱出来。
3.发病率及患者的年龄特点 此症发病率比肱桡部错骨缝(现代医学称“桡骨头半脱位”“桡骨头假性脱位”“牵拉肘”)低,显然是由于后者的解剖结构有利于错骨缝的发生,尤其是儿童。而嵌夹型肘关节肱尺部错骨缝多发于成年人,则可能是因为一般牵拉的外力仅能作用于肱桡部,只在患者自己用力再受到旋转或侧方外力时,才有可能发生肱尺部滑膜被嵌夹之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