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腰椎旋转型

腰椎旋转型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受到扭转外力作用,或腰部过度扭转时,可发生一个腰椎的两个下关节突关节面,一个向前、一个向后稍微超越正常活动范围,而最终仍未回复原位,遗有关节面间轻微错移,就这个腰椎来说,是发生了水平面上的旋转移动,所以称为腰椎旋转型错骨缝。术者肩顶患腋窝,一手从患胸前把住对侧患肩后方,前屈旋转致极度时顿挫,另一手置棘突偏歪侧拇指配合顿推,两手默契配合产生爆发力推骨复位。

【病因病机】

在受到扭转外力作用,或腰部过度扭转时,可发生一个腰椎的两个下关节突关节面,一个向前、一个向后稍微超越正常活动范围,而最终仍未回复原位,遗有关节面间轻微错移,就这个腰椎来说,是发生了水平面上的旋转移动,所以称为腰椎旋转型错骨缝。

由于腰部在旋转运动中,第4腰椎受到的扭转力最大,若周围肌肉,韧带一旦失去平衡,减弱了维持腰椎稳定的保护力,则最容易使两侧椎间关节的关节面同时处于异位,如第4腰椎的下关节突关节面左侧向前错移、右侧向后错移,则出现棘突偏向左侧的旋转移位,反之则出现棘突偏向右侧的旋转移位。

【诊断与鉴别】

1.有扭腰或滑闪腰部的外伤史。

2.腰部隐痛不适,常向臀部、小腹及尾骶部放射,活动时加重,但无明显压痛点。

3.两侧腰肌胀硬,活动转侧不利。

4.仔细与其他腰椎棘突对比触摸,可觉患椎棘突略向左侧或右侧偏移,但程度极微。

5.对X线片上能否显示棘突偏歪问题,目前的认识尚不统一,可在症状体征都符合的情况下参考,并进一步在理论和临床上研究。但如果出现椎体后缘双边影、棘突轴线与椎体两侧缘线距离不等等,均可作为参考。

【治疗】

术前、术后处理均与腰椎嵌夹型错骨缝相同,只是腹部不需要垫枕头。

法一,患者俯卧,腹部垫一个枕头,双手搬住床头。一助手拉患者双腋向上做反牵引,另两名助手分别握患者双踝向下牵拉。术者侧立伤处,一手拇指伸直、示指屈曲,以拇指端部及示指中节的背面分置偏歪棘突的两侧,见图6-10,另一手覆其上以增加力量。嘱患者有节律地用力咳嗽,先只迎而阻挡之,待患者放松、鼓咳有力时,在患棘突向背侧顶起之际,两指用力顺势旋动,推偏歪的棘突回位(也可两手拇指置棘突偏歪侧,顺势向正确位置方向顿推),见图6-11。

图6-10 旋转型腰椎错骨缝复位手法中术者手的姿势

图6-11 旋转型腰椎错骨缝复位手法

若觉手下移动、偏歪棘突复正,则示复位成功。术后应禁做扭转腰部的活动1周,以巩固疗效。

法二,患者坐诊断床上前屈,助手固定患骨盆。术者肩顶患腋窝,一手从患胸前把住对侧患肩后方,前屈旋转致极度时顿挫,另一手置棘突偏歪侧拇指配合顿推,两手默契配合产生爆发力推骨复位。

法三,患者站在诊断床尾端,上身前屈俯卧在垫有被子的诊断床上,呈前屈位。保持此姿,先嘱患者上身旋向偏歪侧致极度(下身不动),术者一手拇指置棘突偏歪侧,术者另手掌置上面的患肩前面,瞬间分别向棘突正位方向和加大旋转方向顿推和顿挫,两手默契配合产生爆发力推骨复位。

【讨论】

1.法一治疗的机制 在术前处理中,强调腹部不要垫枕头,是为了保持腰椎正常形态,使肌肉处于松弛位,以利解除痉挛。而在复位手法中,又要求在腹部垫枕头,其原因在于此位置腰椎的棘突最易触及利于局部施术,而且腰椎椎间关节间隙张开,利于关节面间移动而复位。

2.法二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坐位旋转复位法不同点

(1)患者坐诊疗床上(不是习惯的连体矮凳),助手固定患者骨盆。

(2)术者肩顶紧患腋窝,手把住对侧患肩后方(不是习惯的穿腋勾颈)。

(3)前屈旋转(不是习惯的前屈、侧屈、旋转),原因是生物力学的试验表明,腰椎前屈位旋转时自动带有侧屈,这既简约了术式,又避免了因侧屈度掌握不好而达不到矫正目的的弊端。

(4)推棘突的手指先放好,定位而不用力,当旋转至感觉棘突欲动时再用力推动一下(不要开始就用力,以至最后无力可用、推之不动)。

(5)如果要松解腰椎软组织,可先后在两个方向旋转数次(不像坐位旋转法只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放在棘突上的手指也只做支点而不顿推。

3.法三仍然是前屈旋转复位模式 其特点是先预置要求体位,再顿、推顿挫复位。有作用点准、容易操作、安全稳健等优点。

4.其他复位方法

(1)“病人体位:端坐方凳上(无靠背),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医生正坐病人之后,以左旋型棘突向右偏歪为例,首先用双拇指触诊法查清偏歪的棘突,右手自病人右腋下伸向前,掌部压于颈后,拇指向下,余四指扶持左颈部(病人稍低头),同时嘱病人双脚踏地,臀部正坐不准移动(助手面对病人站立,两腿夹住患者左大腿,双手压住左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右侧之棘突,然后医生右手拉病人颈部使身体前屈60˚~70˚(或略小),继续向右侧弯(尽量>45˚),在最大侧弯位医生右上肢使其病人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顺向向左上顶推棘突(根据棘间隙不同,拇指可稍向上或向下),立即可觉察指下椎体轻微错动,往往伴随‘喀啪’一声。之后,双手拇指从上至下将棘上韧带理顺,同时松动腰肌。”(《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

(2)“病人体位:俯卧位,两腿稍分开。医生:双拇指触诊腰部,摸清偏歪的棘突(以左旋型棘突向右偏歪者为例),站在病人的右侧,面对侧方,左臂从右(或左)大腿下面伸进,将右(或左)腿抱起过伸膝、髋,以患椎为支点旋转大腿。右手拇指借大腿摇转牵引之力,将偏向右侧的棘突拨正。棘突向左偏歪,则方向相反。”(《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

(3)“先使患者站立,如患者不能单独站立时,应由助手协助。助手相对立于患者前,叉托患者两侧腋部尽力上提,将患者腰部提直。医者用两肘由上向下挽住患者两肘将患者背起。医者两膝屈曲,运用自己尾骶部力量抵住患者腰部。左右摆动患者的腰部及下肢,而后迅速使自己两膝猛然挺直,使患者腰部产生颠簸震动,这时可能患者的腰部有组织滑动感,其骨节错位即可得到合缝。如无组织滑动感,可再颠簸震动1~2次。”(《错骨缝、筋出槽的理论及其在伤科病理学上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