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胃肠功能及肠内营养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及评价。目前认为,胃肠道兼具消化吸收、分泌、屏障保护等功能,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小肠是全身应激反应的中心,因此,维护其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其他脏器的功能与疾病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病情危重或肠道耐受性差时,在进行肠外营养的同时也应进行EN,早期采用少量、低浓度的EN方案,病情允许时逐渐增加EN量,直至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

近年来,人们对胃肠功能及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及评价。目前认为,胃肠道兼具消化吸收、分泌、屏障保护等功能,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小肠是全身应激反应的中心,因此,维护其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其他脏器的功能与疾病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肠内营养的意义

(1)维持肠黏膜细胞增殖,保证肠黏膜完整性及正常菌群的生长,减少内毒素释放及细菌易位,激活免疫系统,有效避免肠源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2)刺激消化酶的分泌,增加内脏血流,减少应激性溃疡及胆道疾患的发生。

(3)增加肠黏膜血液灌注及肠蠕动。

(4)并发症少,费用低,依从性强。

2.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

(1)体外循环手术,新生儿及小婴儿气管插管拔除6h以上、年长儿4h以上,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后,即可经口或鼻胃管试进食。未拔管患儿病情稳定,术后24h开始经鼻胃管试喂少量流食。

(2)病情危重或肠道耐受性差时,在进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同时也应进行EN,早期采用少量、低浓度的EN方案,病情允许时逐渐增加EN量,直至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TEN)。

(3)循环、呼吸状况极不稳定或存在消化道出血、肠麻痹等严重胃肠功能障碍时,暂不使用EN。

3.肠内营养的途径 肠内营养的原则为尽量经口喂养,条件不允许时再考虑管饲,方法包括鼻胃管、鼻空肠管、胃空肠造口等,以使用鼻胃管多见。

4.营养制剂的选择

(1)原则:用量由少到多、种类由简到繁、浓度由低到高、少食多餐,逐渐增加至设定要求,避免加重胃、肠、心、肺、肾等脏器的负担。

(2)新生儿及小婴儿以温水、等渗糖水开始喂起、逐渐过渡到稀米汤、1/4~1/2稀释奶直至全奶,幼儿可直接喂奶。条件允许尽量使用母乳及母乳型配方奶。

(3)其他配方制剂,如混合奶、匀浆饮食、整蛋白质类配方、短肽制剂、氨基酸制剂等均含有较全面的营养成分,提供热量的同时可满足不同患者需求,可酌情选用。

(4)在进食高浓度、高营养制剂或牛奶之间,应喂适量的无溶质水。

5.营养制剂给予方式

(1)一次性投给:将营养液按时间间隔在短时内一次性给予,操作简便,但常引起恶心、腹胀、呕吐等并发症。

(2)间歇性喂养:利用重力作用,在30min内将营养液匀速滴入,胃肠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3)连续滴注:用微量泵将全天营养液在24h内匀速滴入,特别适用于进行空肠喂养的患儿。

(4)新生儿及小婴儿每3小时喂1次,年长婴儿和幼儿每4~6小时喂1次。温度应适中,避免过烫造成黏膜损伤或过冷引起的胃肠道痉挛。有消化道出血史的患儿,由室温水喂起。

6.观察及注意事项

(1)保持30°~40°头抬高体位,防止误吸及肺部感染。

(2)观察饲管的位置,保证喂养设备状况稳定。

(3)观察患儿是否耐受,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胃潴留等胃肠并发症。

(4)定期进行营养支持效果的评估及代谢并发症的监测。

7.并发症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常见的分为由饲管原因引起的机械性并发症、误吸造成的呼吸道并发症、耐受不良引发的胃肠道并发症、喂养不当造成的代谢性并发症等,按原则循序渐进进行肠内营养并注意动态监测,一般可以避免。

(张燕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