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梗阻

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梗阻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是少数需行急诊手术的儿科心脏外科疾病之一。1.定义 肺静脉异常连接到体静脉循环,导致氧合血回流到右心房。1.肺静脉回流梗阻明显或仅有较小卵圆孔者,可在新生儿时期就表现出发绀、呼吸困难、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就诊晚的患者必要时行右心导管检查,如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为手术禁忌。并注意观察肺部有否感染,根据情况更换抗生素。

【解剖特点】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是少数需行急诊手术的儿科心脏外科疾病之一。

1.定义 肺静脉异常连接到体静脉循环,导致氧合血回流到右心房。TAPVC者,必须有房间隔缺损或未闭卵圆孔方能生存。

2.分型 Ⅰ型肺静脉异常连接到心上静脉系统,包括上腔静脉、左上腔静脉、奇静脉,占发病总数40%~50%;Ⅱ型心内水平连接到右心房、冠状窦;Ⅲ型心下水平的异位连接,最常见是门静脉或门静脉分支;Ⅳ型包括以上各种不同水平肺静脉连接发生混合病变。还有学者建议,TAPVC的详细描述应包括肺静脉回流有否梗阻及梗阻的原因。

【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 无论TAPVC何种解剖类型,肺静脉血最终都要回流右心房,进入右心房的肺静脉氧合血与体静脉回流的非氧合血混合,再通过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流入左房而进入体循环,表现为心外左向右分流,心内右向左分流。

【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肺静脉回流有否梗阻及梗阻程度和心房分流量大小。

1.肺静脉回流梗阻明显或仅有较小卵圆孔者,可在新生儿时期就表现出发绀、呼吸困难、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多发生在生后几周或几个月内,50%死于生后3个月内。

2.没有明显的肺静脉回流梗阻且合并大的房间隔缺损者,多数存活至1岁以上。儿童和成年人多表现为经常感冒、咳嗽、活动后心悸、气喘、或轻或重的发绀。

【术前危重症处理】

1.肺静脉回流有梗阻的患儿,生后不久就有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行性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衰竭等表现,如果不及时处理,病死率很高。

(1)建立动静脉通路,以便于检查和给药。

(2)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3~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必要时可加用肾上腺素0.02~0.0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

(3)对于肺淤血严重的患儿,利尿治疗减少肺水肿,对改善心肺负担都是十分必要的。

(4)前列腺素E1静脉持续泵入可以保持动脉导管开放,作为右向左分流的保护性通道。

(5)积极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稳定内环境,以提高对儿茶酚胺药物的敏感性。

(6)必要时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保持PaO2>70mmHg,PaCO235~40mmHg,这样可以降低肺血管阻力,提高氧运输。

(7)如房间隔两侧压力阶差比较大,可以行球囊房间隔切开术,尽快在短期内使血流动力学达到稳定。但此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手术才是最佳治疗方案。

2.肺静脉回流没有梗阻且房间隔缺损较大的患者,一般术前状况稳定,通常只需要常规的术前准备。

(1)提高吸入氧浓度。

(2)地高辛7μg(/kg·d),每日2次,口服。

(3)氢氯噻嗪,每次1~2mg/kg,每日2~3次,口服。

【手术】 对于新生儿期发病的患儿,一旦确诊,应该急诊手术;而肺静脉回流没有梗阻且房间隔缺损较大的患者,如果症状不明显,可以1岁左右再做手术。对就诊晚的患者必要时行右心导管检查,如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为手术禁忌。

【手术方法】

(1)心上型:游离结扎垂直静脉,将肺静脉共干与左房后壁或房顶吻合,同时关闭房间隔。

(2)心内型:扩大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至冠状静脉窦或肺静脉入右房处,修补房间隔缺损,将肺静脉隔入左心房。

(3)心下型:虽手术难度略高,但基本同心上型。

(4)混合型:根据具体解剖形态不同,选择不同术式。

【术后处理】 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还是肺静脉回流有否梗阻、梗阻程度,房水平分流的大小及其有无合并其他心脏畸形。

1.术前存在肺静脉回流梗阻、肺小动脉中层肥厚者,约有50%术后出现肺高压,故术后控制肺高压是关键。

(1)术后当晚应用呼吸机,维持适当的过度通气状态,保持PaO2>90mmHg,PaCO230~35mmHg,以降低肺血管阻力。

(2)静脉联合应用吗啡和咪达唑仑或芬太尼和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治疗。

(3)静脉应用米力农0.4~1.0μg/(kg·min),或硝酸甘油0.5~2.0μg/(kg·min)。

(4)积极纠正酸中度,维持血镁>0.8mmol/L。

(5)必要时可以吸入NO。

2.对于术前房间交通小的患者,左心发育相对较小,心室顺应性差,这类患儿术后维护左心功能很重要。

(1)术中常规安放左房管,维持左心房压8~10mmHg。

(2)严格限制入量,术后当晚血压稳定之后,晶体液入量保持2~3ml/(kg·h)。

(3)维持适当心率十分必要,HR保持在150~170/min;2~6个月者,HR保持在140~160/min;6~12个月者,HR保持在120~140/min;>12个月者,HR保持100~120/min。必要时可以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0.01~0.1μg/(kg·min)。术中心率不满意者,应积极安置房室顺序起搏器。

(4)适当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静脉泵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10μg/(kg·min)。必要时可加用肾上腺素0.01~1.0μg/(kg·min)。

3.此类患儿术前肺内水分淤积,畸形矫正后左心负荷明显增多,加之体外循环后肺水肿,常引起术后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机使用时间要适当延长。在能维持循环稳定的前提下,加强利尿,术后当晚保持负平衡。待到肺内淤积的水分都通过利尿排出体外后,方可考虑撤离呼吸机。

4.有些患儿术后应用呼吸机时间较长,应该注意加强营养,尽量经口喂养,必要时可加用静脉营养。

5.戴呼吸机时间长,容易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戴管>3d应积极送痰培养。并注意观察肺部有否感染,根据情况更换抗生素。

6.术后长期不能脱离呼吸机的患儿应该积极寻找原因,通过超声、肺静脉造影、肺部CT等检查。如发现肺静脉回流梗阻者,可积极再次手术或通过介入方法肺静脉回流开口处放支架。

(贺 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