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动脉弓缩窄

主动脉弓缩窄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儿期,如果主动脉弓缩窄严重,导管又有闭合的趋势时,导致下半身血流障碍及腹腔脏器缺血,甚至酸中毒、无尿和循环衰减。远期主要是肺动脉高压和左心长期后负荷过高导致的左心衰竭。除术前肺动脉压力不高的少数患儿,绝大多数患儿术后当晚不拔气管插管。与术后内脏血压突然升高,肠系膜动脉痉挛或破裂有关。

【解剖特点】 主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和动脉导管连接附近发育异常,形成局部管腔狭窄,成为主动脉弓缩窄。

1.常见病理分型

(1)导管前型:缩窄位于PDA之前,PDA多开放,缩窄范围广泛,常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病情重,婴儿病死率高。

(2)导管后型:缩窄位于PDA之后,PDA常关闭,缩窄范围小,合并畸形少,侧支充分,成年人较多。

2.国际小儿心脏外科命名和数据库建议分类(按顺序心力衰竭渐重)

(1)单纯主动脉弓缩窄。

(2)主动脉弓缩窄合并VSD。

(3)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复杂心内畸形。

(4)主动脉弓部和峡部发育不良。

【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 主动脉弓缩窄最早在胚胎期21周出现。从此,左心室排血供应主动脉弓缩窄之前的右上肢和头部血管,右心室排血经动脉导管由肺动脉逆行至主动脉供应下半身。下半身的血供依赖于肺循环的高阻力状态和动脉导管的通畅。

新生儿期,如果主动脉弓缩窄严重,导管又有闭合的趋势时,导致下半身血流障碍及腹腔脏器缺血,甚至酸中毒、无尿和循环衰减。导管关闭缓慢的新生儿,侧支逐渐形成,患儿得以生存。远期主要是肺动脉高压和左心长期后负荷过高导致的左心衰竭。

【临床表现和危重症术前处理】

1.危重的新生儿(生后1~2周时,如主动脉弓缩窄严重,导管又有闭合的趋势)

(1)临床表现:下肢搏动延迟、减弱。急进性心力衰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X线胸片示心大,肺水肿。血气分析示氧可能正常,但顽固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性脏器损害有肾衰竭、肝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癫

(2)术前处理:①建立动静脉通路。②PGE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动脉导管开放。应用后15min至4h,可开放导管。③平衡体循环与肺循环血流阻力,减低吸氧浓度,升高PaCO2。④气管插管,合理的机械通气,减少呼吸功。⑤多巴酚丁胺2.5~5μg/(kg·min),改善心脏功能。⑥随时评价脏器缺血情况,避免肠道喂养,密切观察有否腹胀、便血、少尿、无尿等症状。⑦调整内环境的电解质正常,尤其强调积极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2.婴儿期 导管关闭缓慢的新生儿,侧支逐渐形成,患儿得以生存。

(1)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易激惹、多汗、喂养困难、差异性发绀并不严重(主动脉弓过血尚可,心内左向右分流高氧合血,下肢阻力大于肺阻力,使PDA双向过血)。

(2)治疗:地高辛、利尿药。

(3)死亡原因: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破裂、颅内血管瘤破裂。

3.大孩子及成年人 几乎没有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鼻出血,心前区杂音。下肢供血不足,搏动延迟、减弱,感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X线胸片示心大、3字征(主动脉结突出、峡部内收、窄后扩张)、扩大的肋间动脉形成肋骨切迹。

【手术】

1.手术指征

(1)有症状者是绝对适应证,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手术。

(2)无症状者也应手术者:血压高于正常2个标准差(>2SD);影像学提示缩窄直径<50%;缩窄前、后压力阶差>20~30mmHg。

(3)一般建议2个月左右手术最好。1个月时窄缩处仍继续有纤维化,术后再窄发生率高,5-10岁仍不手术者易形成永久性高血压。

2.手术方法

(1)介入治疗:球囊扩张加血管内支架置入。但一般认为单纯球囊扩法缩窄的复发率比较高,而外科手术后缩窄复发多采用球囊扩张。

(2)缩窄切除、端-端吻合:新生儿和小婴幼儿的首选方法。

(3)补片加宽缩窄段、左锁骨下动脉血管翻转术等其他手术方式。

【术后处理】

1.术后当晚

(1)肺动脉高压的处理:术后当晚严格控制肺动脉高压。除术前肺动脉压力不高的少数患儿,绝大多数患儿术后当晚不拔气管插管。根据肺动脉高压情况选用镇静、镇痛两联或加用肌松药三联持续泵维持。按肺动脉高压原则调节呼吸机,同时可吸入NO。不宜过分刺激,痰不多者,每6小时吸痰1次即可。静脉应用米力农或酚妥拉明等药物,降低肺阻力。

(2)同时监测上、下肢血压:上肢血压高容易造成颅内出血、吻合口出血;下肢血压过低,造成肾等腹腔脏器供血不足;如上、下肢压差过大提示缩窄处理不满意。<2个月的患儿,血压维持上肢不超过95/65mmHg,下肢不低于65/45mmHg。<1岁者,血压维持上肢不超过110/70mmHg,下肢不低于70/50mmHg。

(3)此类患者多表现为高血压,术后早期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压波动比较大者,大多数血容量不足,当补足血容量后仍有低血压表现,应积极寻找原因,一般不会因单纯心功能不全引起。

(4)高血压者可静脉应用硝普钠0.5~2μg(/kg·min),对于控制不满意者婴儿可加选用短效β受体阻滞药,如艾司洛尔。

(5)密切观察胸液情况,因吻合口张力较大,警惕吻合口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现搏动性鲜红胸腔积液,符合开胸指征应积极开胸止血。

(6)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和下肢活动情况,警惕因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过长导致脊髓缺血而出现的截瘫。

(7)保持液体出入轻度负平衡。

2.术后早期

(1)术后2~3d,病情稳定,呼吸条件不高者,先停用镇静药。如肺动脉高压反应不重,清醒后无明显心率增快(HR>180/min),静脉压升高(CVP>14),P2亢进者,可考虑拔气管插管。

(2)此类患儿术前肺基础多不好,术后易有呼吸道高反应的表现,可加用氨茶碱1mg/(kg·h)静脉。激素(地塞米松、普米克令舒)和β2兴奋药(爱全乐)气管内吸入。

(3)肺内痰多者应及时送痰培养,积极调整抗生素。拔管后必要时可气管内吸痰。

(4)乳糜胸:发生率5%,术后2~3d出现,如无脂饮食或禁食7~10d或3次放胸腔积液仍不好转,应考虑再次开胸手术。

(5)拔管后呼吸困难或不能耐受拔管者可考虑肺高压、肺部感染分泌物多、膈肌麻痹、主动脉弓重建造成左支气管受压形成左肺严重不张、喉返神经损伤等。

(6)合并高血压者经口进食后,口服卡托普利,每次0.3mg/kg,每6~8小时1次;合并心率快者,口服阿替洛尔每次0.2~0.3mg/kg,每8小时1次。一般在数日至数周可降至正常。

(7)腹痛:儿童可有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的主诉,称为缩窄切开后综合征。与术后内脏血压突然升高,肠系膜动脉痉挛或破裂有关。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必要时禁食1~2d。

3.术后晚期

(1)高血压:5-10岁或以后手术者,可终身持续高血压,应长期服药,但应先排除主动脉弓再缩窄的可能。

(2)缩窄复发:球囊扩张和支架是首选。

(3)假性动脉瘤形成。

(贺 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