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胎儿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发育不良

胎儿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发育不良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肺动脉狭窄是最常见的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型病变,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10%,狭窄发生于从三尖瓣至肺动脉的任何水平,狭窄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肺动脉瓣、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患儿;手术治疗包括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肺动脉瓣切开术、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等。

肺动脉狭窄是最常见的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型病变,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10%,狭窄发生于从三尖瓣至肺动脉的任何水平,狭窄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肺动脉瓣、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

【概念】 安静状态下,右心室与肺动脉的收缩压差超过10~15mmHg时即为肺动脉狭窄(正常两者相等,不应超过5mmHg)。

【解剖特点】

1.肺动脉瓣狭窄 轻度病例仅瓣叶增厚,瓣环偏小,称肺动脉瓣发育不良;中度狭窄者瓣叶联合有部分粘连,瓣叶的中心部仍能启闭自如;严重病例瓣口直径可仅1~2mm,常伴三尖瓣和右心室发育不良、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房增大等。本病的继发病变为右心室向心性肥厚,右心室腔偏小,右心室心肌缺血。

2.右心室流出道狭窄 婴幼儿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常见瓣下肌肉异常致动力性肌性狭窄,年长儿较少发生动力性肌性狭窄。

3.肺动脉狭窄 可发生于肺动脉瓣上到肺动脉末梢任何部位,可为一处或多处狭窄。

4.混合型 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狭窄者。

【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轻、中度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收缩压增高不明显,无临床症状;严重肺动脉狭窄,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腔偏小,三尖瓣环也偏小,往往伴有大房间隔缺损,于是产生大量右向左分流,左心室增大,出生后发绀明显,类似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新生儿PS常伴有右心室发育不良,肺主要靠未闭的动脉导管供血,所以要保证导管通畅。

【外科治疗】 治疗的惟一方法是解除狭窄。轻度狭窄者不需手术;中、重度狭窄如有症状或伴分流使心脏增大者可考虑手术。手术指征为:有临床症状、心脏扩大、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右心室-肺动脉压差超过30mmHg或右心室收缩压>70mmHg的患儿。

介入治疗(经皮穿刺球囊导管肺动脉瓣扩张术)适用于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患儿;手术治疗包括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肺动脉瓣切开术、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等。

【术后处理】

1.术后即可停用PGE1,动态监测动脉PaO2,一旦发生低氧血症则需除外是否存在残余狭窄,必要时需再次行扩张术或切开术;

2.患儿术后早期右心室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可能仍较高,要注意监测CVP及临床上有无体循环淤血、右心室功能不全的表现。若CVP持续偏高,提示血容量过多或右心室流出道或肺动脉仍有狭窄,负荷过重,肺远端血管发育不良或右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应加强利尿,降低心脏负荷,必要时应用腹膜透析。

(刘 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