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坏死区域的修复

坏死区域的修复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股骨头坏死时,随着病程的进展,新生血管在不同时期表现各异。早期坏死的新生血管可维系残存骨细胞的活力,若采取干预措施,这部分“种子”细胞是修复坏死的源泉。2.死骨的吸收 死骨的吸收主要依赖于破骨细胞和组织内其他吞噬细胞。在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内,通过常规的Mason染色可发现新生骨和坏死骨往往交织存在;但在缺血较早部位,往往坏死骨占主要成分。

活体组织缺血在一定条件是可逆的,发生坏死的同时伴随着修复的过程。

1.新生血管形成 随着活体组织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组织内单位体积内血管密度下降,使得缺血恶化。为适应缺氧环境,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因子,目前研究较多的为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HIF-1是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上游物质,HIF-1的增多会直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促进微血管生成。一般情况下,缺氧引起局部血管的消亡与新生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失衡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过度血管化。股骨头坏死时,随着病程的进展,新生血管在不同时期表现各异。早期坏死的新生血管可维系残存骨细胞的活力,若采取干预措施,这部分“种子”细胞是修复坏死的源泉。中晚期,持续的缺氧加重了血管再生对缺血的失平衡;做血管灌注或血管内皮细胞染色会发现组织内血管密度下降。

2.死骨的吸收 死骨的吸收主要依赖于破骨细胞和组织内其他吞噬细胞。死骨的形成可能会诱导周围骨祖细胞往破骨细胞方向分化,同时,组织间隙的血液中淋巴、结缔组织等来源的吞噬细胞也能发挥吸收死骨的功能。在股骨头坏死中晚期,坏死部分股骨头标本行破骨细胞特异的抗酒石酸染色(TRAP),可观察到此类细胞数量较正常组织内增多(图5-3-2)。

图5-3-2 股骨头坏死TRAP染色与影像学分期相一致

A.没有出现软骨下骨折;B.软骨下区近支持带附近出现TRAP阳性细胞(D箭头),ⅢA期该股骨头上外侧坏死区出现软骨下骨折;C.ⅢB期塌陷的股骨头,TRAP阳性细胞出现在坏死修复区(E箭头);F.在修复交界区TRAP阳性细胞增多(引自:Li W,et al.J Orthop Res,2009,27:694-700.)

3.新骨形成 死骨的吸收同时有新骨生成,这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都来源于相同的骨祖细胞,但其在分化过程中如何导向和调控仍不清楚。在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内,通过常规的Mason染色可发现新生骨和坏死骨往往交织存在;但在缺血较早部位,往往坏死骨占主要成分。

4.重构 长期的骨坏死和骨生成,会使得股骨头的显微解剖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为适应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股骨头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重构(remodeling)(图5-3-3);这也遵循形态适应功能的发育学观点。

图5-3-3 骨坏死后的组织重构

A.致密成熟的编织骨,可见特征的重构反转线,陷窝内可见活的骨细胞;B.骨重构下方骨髓内被脂肪细胞占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