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舟骨坏死的诊断

手舟骨坏死的诊断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现手舟骨坏死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手舟骨部疼痛,劳动或活动时疼痛加重,尤其是持物时更甚,握力下降,患侧鼻烟窝有较明显的压痛,腕关节背屈及桡偏受限。对可疑手舟骨坏死的患者,定期摄腕关节正、侧位和手舟骨位X线片,观察病灶的变化,手舟骨近端缺血坏死,6~8周后X线片可见骨密度增加。另外,手舟骨坏死要与二分手舟骨相鉴别。

手舟骨骨折的患者多有腕关节强力背伸的外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鼻烟窝”和手舟骨结节的肿胀、压痛。出现手舟骨坏死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手舟骨部疼痛,劳动或活动时疼痛加重,尤其是持物时更甚,握力下降,患侧鼻烟窝有较明显的压痛,腕关节背屈及桡偏受限。

对可疑手舟骨坏死的患者,定期摄腕关节正、侧位和手舟骨位X线片,观察病灶的变化,手舟骨近端缺血坏死,6~8周后X线片可见骨密度增加。对手舟骨骨折的治疗,于复位后,多用石膏固定,2个月更换时摄X线片检查时能发现,继续石膏固定,4个月再换石膏时,X线片可能发现,手舟骨坏死者,X线可出现囊状透光区、骨折近端骨质密度增高等征象。

CT可对手舟骨进行横断扫描,也可直接行冠状、矢状位扫描,提供更多更好的细节信息,以发现X线片上不能反映的情况。最常用的CT检查体位是斜矢状位,断层平面与手舟骨长轴平行,扫描厚度1~1.5mm。术前应常规应用CT检查,以便准确了解坏死的程度,以确定相应治疗方案。但CT不能完全代替X线片,因为CT缺乏大局观,不能全面反映腕部的受伤情况,对骨折后手舟骨损伤的整体情况反映也不如X线片直观。在X线平片未明确,CT扫描又难以诊断时,MRI可有较大帮助。

MRI诊断手舟骨坏死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2%,不仅能很好地评价手舟骨结构的完整性,更关键的是能准确地反映手舟骨血液灌注情况以及是否伴有韧带损伤。手舟骨本身血供较少,损伤后易发生缺血,而缺血使手舟骨在MRI上呈现低信号的典型表现,可以鉴别手舟骨骨折后出现的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以评价其手术适应证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但同时MRI检查,也不像股骨头坏死那样早期发现手舟骨坏死,因手舟骨中脂肪很少,血供差。

另外,手舟骨坏死要与二分手舟骨相鉴别。二分手舟骨X线表现为骨体部可见一线状透亮影,两端边缘清晰,可见一层完整的皮质,对应面有硬化,无错位,手舟骨旁脂肪纹清晰。而手舟骨骨折造成的骨坏死,骨折端可有移位,伴有手舟骨旁脂肪纹的移位、模糊或消失。同时结合临床检查,可明确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