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患者,男,43岁。
1.主诉 颈部疼痛伴右上肢疼痛麻木间断发作1年。
2.病史 患者1年前间断出现颈部疼痛伴右上臂、前臂、右手疼痛、麻木,夜间加重,无头晕、恶心不适,行走无踩棉絮样感。在外院曾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诊时症见:颈部疼痛伴右上臂、前臂、手部麻木疼痛,疼痛影响睡眠,纳可,大小便调,舌黄苔白腻,脉弦。既往患者前列腺炎病史6年,否认其他内科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3.入院查体 体温:36.4℃,脉搏:80/min,呼吸:17/min,血压:120/80mmHg。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部肌肉紧张,C4-5至C6-7棘间处及右侧有压痛,并有放射痛至右前臂桡侧,右上臂、右前臂桡侧、右手桡侧皮肤感觉减退,躯体未及感觉减退平面,双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肉无明显萎缩,击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左(-)、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右(+),双侧颈前屈旋转试验(-),颈部活动度:前屈20°,后伸10°,左屈20°,右屈20°,左旋40°,右旋40°,双肱二头肌反射,双肱三头肌反射,双膝、跟腱反射均略活跃,双桡骨膜反射对称引出,双巴宾斯基征、双霍夫曼征、双踝阵挛、双髌阵挛均未引出。
4.辅助检查 颈椎MRI(本院)示:颈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C3-4至C6-7椎间盘突出(图15-1)。
图15-1 颈椎MRI片
5.诊断 颈椎病(神经根型)。
6.治疗方案
(1)对症镇痛治疗:注射用氯诺昔康粉针剂,16mg,静脉滴注;甲钴胺,1支,肌内注射,隔日1次。
(2)针刺,1/d。治则:活血止痛,舒筋通络。治法:平补平泄,留针30min,取穴:风池(双)、玉枕(双)、完骨(双)、天柱(双)、极泉(右)、曲池(右)、合谷(右)、手三里(右)、手五里(右)、肩髃(右)、臂臑(右)、肩贞(右)、内关(右)、外关(右)、颈部夹脊穴位、阿是穴。
(3)拔罐治疗,2/d,取穴:曲池(右)、肩髃(右)、臂臑(右)、肩贞(右)、颈部夹脊诸穴。
(4)电脑中频药透+湿敷治疗+直流电药物透入治疗+微波治疗,2/d。
(5)中药汤剂:辨证考虑患者为寒凝瘀血,经络不通,予以中药汤剂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组方:桃仁10g,红花10g,三七3g(冲服),川芎10g,丹参15g,当归15g,秦艽10g,防风10g,姜黄10g,乳香5g,没药5g,炙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7.复诊及随访
【病例分析】
1.诊断思路
(1)本案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颈肩部疼痛伴右上肢疼痛麻木,并有放射感;右上肢感觉障碍,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肱二头肌反射、双肱三头肌反射略活跃,并有影像学支持颈椎病诊断。患者入院前曾于其他医院就诊,经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未见明显缓解,遂建议其行颈椎手术治疗,因患者对手术有恐惧感,坚决要求非手术治疗。
(2)本病依临床表现分类属急性期:发病时间较短、临床表现严重,未经系统非手术治疗。
(3)病人为中年,有明显劳损史,症状、体征与影像学符合典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2.治疗要点 入院后暂行非手术治疗,但考虑患者疼痛明显,初时未行手法治疗,仅予理疗配合针刺、拔罐,并予以氯诺昔康粉针剂,16mg,静脉滴注治疗;甲钴胺,1支,肌内注射,隔日1次,嘱其卧床静养,再予以中药汤剂身痛逐瘀汤加减口服,治以散寒、活血、化瘀、通络,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待其颈部肌肉较前放松,可耐受进一步治疗时,方采取轻手法治疗,以松解颈肩部肌肉为主。初时患者不能久坐,仅能耐受坐位手法治疗约10min,治疗时坐位推拿颈部肌肉配合仰卧位轻力度纵向牵拉颈椎,随时间逐渐延长,疼痛也进一步减轻。再行颈部电动牵引,重量为3kg。
3.预后转归 经3周治疗后患者颈部疼痛及右上肢疼痛、麻木症状均明显减轻,受凉后症状仍有加重,尚不能久坐,但疼痛不影响睡眠和正常活动。
【专家点评】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筋痹”“血痹”范畴,主要由素体虚弱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精亏不能濡养筋骨,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营卫三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指出寒邪侵袭是本病的一个致病因素。而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主要原因为颈椎间盘的膨出、突出、后关节骨质增生、钩椎关节骨刺形成、三关节的松动及移位均可造成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正常神经受压时只产生麻木,并无疼痛发生,只有在炎症、水肿等刺激下才会引起疼痛无力。因此非手术治疗只要能够消除炎症、水肿,即使有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仍可明显减轻或完全消除临床症状,这也是非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机制。
本案患者的症状、体征均与典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相符,并具有影像学的支持,结合MRI表现及症状、体征,病变节段定位可明确在C5-6水平。入院前患者曾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且严重影响患者睡眠。根据WHO疼痛分级: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持续或间断隐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考虑患者为重度疼痛,来我院住院治疗后,确定了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案。初期以输液、理疗、针刺和拔罐为主,并予以中药汤剂口服。输液的目的是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炎症反应,加强神经营养,缓解肌肉紧张痉挛。中医治疗方面,根据中医辨证,认为证属寒凝血瘀,经络不通,予以中药汤剂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令其经络渐通,肌筋舒展。方中红花、桃仁、乳香、没药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三七、川芎、丹参、当归养血活血、消肿止痛,秦艽、防风祛风除湿止痛,川芎、姜黄活血化瘀,引药归经,使药直达病所,总体配方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止痛为特点。现代药学研究表明,祛风除湿药具有消炎、消肿、镇痛作用。活血化瘀药促进病变部位软化和吸收,改善微循环,修复颈椎损伤,使颈肩部疼痛、麻木消除。而针刺专于理气、通络、止痛,中药专于活血、散风驱寒湿、止痛,两者有效结合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待患者能耐受手法治疗时,再予以轻手法放松,以理筋活血散风类手法进一步缓解疼痛。后又以轻力度牵引改善椎小关节关系,减轻神经根受压。手法治疗及颈椎持续牵引可使颈部肌肉放松,解除因颈部肌肉不协调收缩而引起的紧张和痉挛,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消退,加快组织的新陈代谢;可通过增加椎间隙和扩大椎间孔,有利于突出椎间盘的还纳,以改善神经根受压情况;手法按压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患者出院时症状已明显减轻。分析病情及治疗过程,椎间盘的突出和神经根管狭窄是非手术治疗无法改变的,但非手术治疗可消除神经根水肿,改善神经营养,加之合理的手法和牵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突出物和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从而减轻症状。而中医中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以起到减轻症状,疏通经络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强。针对该患者施行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整个过程顺利,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陈祥云,贾卫华,刘梅举.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概述[J].中国中医急症,2010,4(19):4.
[2] 牛雪飞,苏辉棠.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34-36.
[3] 杨勇.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9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2):173-174.
[4] 李爱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2010,4(2):44-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