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腕管综合征术后的康复治疗

左腕管综合征术后的康复治疗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病史 患者无明显诱因于3年前出现左手桡侧3.5个手指掌侧麻木,后经西医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并于1年前行左腕管手术,术后麻木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腕管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的手工劳动者,右手多余左手,这与大多数人为右利手有关。本案患者为原发性腕管综合征,但术后减压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众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西医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

【病历摘要】 患者,瑞士人。

1.主诉 左手桡侧3.5个手指掌侧麻木3年余。

2.病史 患者无明显诱因于3年前出现左手桡侧3.5个手指掌侧麻木,后经西医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并于1年前行左腕管手术,术后麻木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就诊时患者仍存在左手桡侧3.5个手指掌侧麻木,夜间明显。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3.门诊查体 左手桡侧3.5个手指掌侧麻木,感觉减退,左腕掌侧有一直径约1cm大小筋节,压之手部麻木感加重,无明显疼痛。手部肌力尚可,拇指外展,对掌功能正常,左腕蒂内尔征(+),手掌叩击试验(+),屈腕试验(+)。

4.辅助检查 自带左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左腕可见一高密度影,骨质无明显异常。

5.诊断 左腕管综合征术后。

6.治疗方案

(1)骨伤推拿治疗:每周2次,每次20min。

(2)针刺治疗:每周2次,留针30min。取穴:内关、劳宫、鱼际、大陵、合谷、曲泽、曲池。手法:平补平泻。

(3)神灯治疗:左腕掌侧,每次30min,每周2次。

(4)嘱:左手功能锻炼,注意左腕保暖。

7.复诊及随访

(续 表)

【病例分析】

1.诊断思路

(1)本案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左手桡侧3.5个手指掌侧麻木等。具有典型临床体征:如左手桡侧3.5个手指掌侧感觉减退,左腕掌侧筋节压之手部麻木感加重。临床查体特殊试验如手掌叩击试验(+),左腕蒂内尔征(+),屈腕试验(+)。

(2)本案依临床表现分类属轻度:仅有感觉减退,未合并大鱼际肌萎缩及拇指肌力减退。

(3)本案患者有明确病史及手术史,症状、体征符合左腕管综合征,左腕管术后诊断特点。

2.治疗要点

(1)本案患者虽然病史较长,但因未合并大鱼际肌萎缩及拇指肌力减退,仍属轻度腕管综合征,且患者已有手术史,但未经系统中医非手术治疗,故可行中医推拿手法、针刺等治疗。

(2)非手术治疗手段当中,手法治疗、针刺及神灯治疗均属于成熟的非手术疗法,为观察其症状与时间的关系,本案应用VAS疼痛评分观测其预后及转归。

3.预后转归 半年后随访,结果为临床显效,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未见加重。

【专家点评】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指任何急性及慢性原因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或神经本身的病变,促使正中神经受到卡压而发生功能障碍,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疾病。50%的患者发病年龄在40—60岁,男女比例为1∶2。

腕管为腕部掌侧横韧带和腕骨共同构成的骨纤维通道。管道内有8根指屈肌腱和1根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并衬有腕管内的肌腱滑膜囊,其内容物增多或体积增大,或管道容积狭小均可压迫正中神经,此段神经所支配的大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和手部感觉分布区(桡侧3.5个手指的掌面)发生对掌运动障碍。腕管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的手工劳动者,右手多余左手,这与大多数人为右利手有关。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是:①桡侧半3.5个手指的掌面感觉减退或疼痛,疼痛可向肘、前臂和肩部放射,夜间麻醒史,甩手动作后缓解。②大鱼际肌萎缩,对掌对指无力。③过度腕背伸、腕掌屈试验(+)。④腕上正中神经蒂内尔征试验(+);⑤电生理学检查:美国电生理诊断协会的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减慢,即拇指至腕部SNCV<42m/s,中指至腕部SNCV<44m/s,可为1指减慢或2指均减慢;腕部正中神经至大鱼际肌中段的神经肌肉复合电位(CMAP)潜伏期>4ms或消失。

本病应当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旋前圆肌综合征、糖尿病的神经损伤相鉴别:①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出现手部桡侧的麻木、疼痛、感觉减退,可伴有颈部不适,臂丛牵拉试验、压颈试验多(+),但不会出现鱼际肌萎缩,也无夜间麻醒史。颈椎X线片、肌电图有助于两者的鉴别。②旋前圆肌综合征一般无夜间麻醒史,有前臂近端的疼痛和压痛,有屈指肌力、前臂旋转肌力的下降。肌电图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③糖尿病的神经损伤可表现为手、足部的手套、袜子样感觉减退,主要是神经末梢的损伤所致,运动方面的损伤不明显。④大鱼际肌支卡压综合征有大鱼际肌萎缩,正中神经大鱼际肌支入肌点处有压痛,局部可有小神经瘤,拇指活动受限,但感觉正常。⑤其他也应与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上干型、正中神经的肿瘤、肩手综合征等相鉴别。

本案患者为原发性腕管综合征,但术后减压效果并不理想。反而由于手术所造成的医源性损伤,使腕管局部软组织出现机化,粘连,形成筋节,从而影响了病情恢复。轻度腕管综合征是指仅有感觉障碍,而无运动障碍。但若治疗延误或失当,亦会使轻度向重度发展,从而加重治疗难度。故早期正确的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针对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众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西医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非手术治疗主要有局部封闭、口服药物、热疗及佩带腕夹板等,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取手术治疗;中医治疗主要包括手法、针刺和中药外用等。

腕管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筋痹”范畴,多因感受风寒、外伤、积累性劳损等原因损伤筋脉,瘀血内停,脉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继而引起局部酸痛麻木。治疗上主张“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医宗金鉴》),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为基本原则。神灯照射具有温通经络、散瘀之效,直达病变部位,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松解粘连、强壮筋骨,使周围组织挛者舒,萎者荣,僵者柔,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位于腕横纹正中,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深层为正中神经;合谷、劳宫、鱼际、内关、间使、曲泽皆位于腕管周围,为腕管腱膜附着点,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辨证选穴,针刺及按摩这些穴位同时配合理筋、分筋等手法能疏通局部经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挛缩,降低腕管部内压,从而缓解正中神经的挤压,改善神经营养,恢复正中神经的功能,恢复腕关节的功能。

多数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是因手、腕部活动过度所致,因此,预防工作对这类患者非常有意义,尤其是随着电脑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腕管综合征。研究证明:用户在使用鼠标过程中,鼠标的位置越高,对手腕的损伤越大;鼠标距离身体越远,对肩的损伤越大。因此,鼠标应该放在一个稍低位置,这个位置相当于坐姿情况下,上臂与地面垂直时肘部的高度。同时应尽量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固定、机械而频繁活动的工作状态下,使用鼠标或打字时,每工作1h就要起身活动活动肢体,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比如: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阳池穴,适当对合用力按压0.5~1min,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或用一手握住另一手手指,适当用力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牵拉摇动0.5~1min;或者使用弹响指法,可预防腕管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唐郁宽,马德智.腕管结构的MRI解剖研究进展[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8,7(4):66-68.

[2] 吴鹏,虞聪.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保守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杂志,2010,1,31(1):26-28.

[3] 郭巧英,余燕华,赵煜等.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8):686-6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