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各种原因使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表现为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水压升高和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
(2)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症常见原因:①当肝硬化时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使门静脉血液通道减少。②再生的结节中毛细血管异常曲折,血流受阻。③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建立,门静脉分支与肝动脉分支之间出现直接交通等,共同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
(3)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①脾大,脾因长期淤血而肿大,晚期伴脾功能亢进。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正常值为3~5mmHg,若<10mmHg通常不发生静脉曲张;>10mmHg就会发生静脉曲张;>20mmHg则有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性。③腹水,当门静脉高压增加肝窦的静水压,使液体容易漏出至腹腔。低蛋白血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钠水潴留及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均参与门静脉高压腹水的形成。
(4)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原则:内科药物治疗、内镜下局部治疗、介入微创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
(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药物治疗:①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常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收缩内脏血管,达到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纳多洛尔等,而不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如倍他乐克等,因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主要选择性阻断β1受体,而对β2受体的作用很弱,达不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普萘洛尔开始可用10~20mg(小儿0.2~0.4mg/kg),每天2次;纳多洛尔40mg(小儿0.8mg/kg),每天1次,渐增至最大耐受剂量。长期使用者注意监测心率和尿量变化。禁用于伴随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哮喘等患者。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避免在应用期间如突然停药有致再出血的风险。②应用垂体后叶素、加压素及其衍生物。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可通过收缩内脏血管,降低内脏器官的血流,使门静脉血流减少、压力降低的目的。垂体后叶素用法同血管加压素,0.2~0.4U/min连续静脉泵入,最高可加至0.8U/min;垂体后叶素有引起多脏器缺血的严重不良反应,与硝酸酯类联合应用以减轻其不良反应,如静脉加硝酸甘油40μg/min,并保证收缩压大于90mmHg。垂体后叶素疗程最好不超过24h。加压素是人工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可持久有效地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且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有效地控制急性出血。加压素推荐起始剂量为2mg/4h,出血停止后可改为1mg/4h。③应用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通过抑制扩血管肽类(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而起到收缩内脏血管的效应,可有效地控制急性出血,不良反应轻。药物有十四肽生长抑素、八肽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伐普、伐普肽)等。生长抑素的首剂负荷量250μg静脉推注,以后持续静脉滴注(250μg/h),疗程可连续用5d。奥曲肽是控制急性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通常起始静脉推注50μg,以后50μg/h静脉滴注,疗程可连续5d或更长时间。
(6)肝硬化腹水的治疗:①限制钠摄入,每天患者钠摄入量限制在2g(即88mmol)。但当血钠低于120~125mmol/L时要限制水的摄入(进水量限制在每天1000ml左右)。②利尿药,常选择螺内酯、呋塞米、阿米洛利和布美他尼等。螺内酯联合呋塞米增加利尿效果,并保持血钾的稳定。起始剂量螺内酯100mg/d(小儿1~2mg/kg),呋塞米40mg/d(小儿0.5~1mg/kg),口服。每3~5天根据体重减轻及尿钠排出的情况按比例来调整剂量。最大剂量螺内酯为400mg/d,呋塞米160mg/d。以减轻体重<0.5kg/d为宜。出现低血钾,则暂时停用呋塞米;出现轻微的乳腺增生,用阿米洛利10~40mg/d(小儿0.2~0.8mg/kg)代替螺内酯。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血管内容量下降,损害肾功能、低钠血症或诱发肝性脑病等。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注新鲜血或白蛋白,提高血浆渗透压,可促进腹水消退。④放腹水问题,除大量腹水外,原则上不放腹水,因为单纯放腹水,腹水反而生长迅速。大量腹水导致压迫心肺功能时,在放腹水同时加输注清蛋白,比例是放1000ml,静脉输注白蛋白4g。有条件可以进行腹水浓缩回输。
(7)肝硬化肝性脑病药物治疗:①限制蛋白摄入量。3、4期肝性脑病时禁食蛋白质,清醒后每2~3天增加10g,逐渐增加蛋白至120g/d;1、2期肝性脑病开始低蛋白饮食(20g/d),每2~3天增加10g,逐渐增加蛋白至120g/d。蛋白种类以植物蛋白为主,因植物蛋白含甲硫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较少,支链氨基酸较多,并能增加粪氮的排出;同时植物蛋白中含有非吸收的纤维素,经结肠细菌分解后产酸有利于氨的排出。牛奶蛋白也可食用。②应用乳果糖。乳果糖在胃和小肠中不被分解和吸收,进入结肠后被肠道细菌分解生成低分子的乳酸、醋酸,使肠腔pH降低,达到减少氨的形成和抑制氨的吸收作用。用量为15~45ml,每8~12h1次,以软便为宜。益生菌可以联合应用。③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增加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及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性,促进尿素的合成;同时门冬氨酸是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在体内转化为谷氨酸、谷氨酰胺的过程中可消耗血氨。用量为500ml溶液中溶解门冬氨酸-鸟氨酸<30g,输入速度<5g/h,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4h内总量不超过40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