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语言功能性癫改善方法

儿童语言功能性癫改善方法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突然发作一致的是,失神发作的结束在临床表现上也是突然的。约50%的患者同时合并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少年肌阵挛性癫:是特发性全身性癫中常见的类型,平均发病年龄在14岁左右,临床主要有肌阵挛发作、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失神发作3种类型,发生率分别为100%、75.72%和11.65%。治疗以丙戊酸钠为首选,卡马西平可加重病情,苯妥英钠、奥卡西平等均有负面效应。

(1)儿童期失神性癫(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CEA):儿童期失神性癫多在4~8岁起病,高峰年龄为5岁,女孩占60%~76%,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3~15s,根据发作时间的长短,可出现短暂的神经恍惚,眼睑扑动等。患者不能回忆发作时的情况,发作后无嗜睡或精神恍惚等。发作时,EEG表现为双侧对称同步的3Hz棘慢复合波。同突然发作一致的是,失神发作的结束在临床表现上也是突然的。约50%的患者同时合并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秦效果好,可控制80%以上的失神发作。一般发作控制后2~3年可逐渐减量。长期预后良好。

(2)少年失神性癫(juvenile absence epilepsy,JEA):少年失神性癫是青春期前后发病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综合征,发病高峰年龄在10~12岁,典型失神发作,每天1~10次,发作时意识障碍,可伴有肌阵挛发作,发作时脑电图可有双侧对称的同步的3Hz棘慢波或多棘慢波暴发,治疗首选丙戊酸钠,70%~80%的患儿可控制发作,不能控制的可加用乙琥胺或拉莫三嗪。

(3)少年肌阵挛性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是特发性全身性癫中常见的类型,平均发病年龄在14岁左右,临床主要有肌阵挛发作、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失神发作3种类型,发生率分别为100%、75.72%和11.65%。典型的发作多在晨起后半小时内,尤其在睡眠时间短睡前饮酒,也可在睡眠中突然觉醒或午睡后。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为双侧同步、对称的多棘慢波。发作间期脑电图78.64%的患者可异常。治疗以丙戊酸钠为首选,卡马西平可加重病情,苯妥英钠、奥卡西平等均有负面效应。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80%~90%可完全控制,但需长期或终生服药。

(4)癫伴觉醒期大发作(epilepsy with grand mal on awakening,EGMA):青少年期发病,有热性惊厥或癫家族史,男性多见,多数在10~20岁起病,常在觉醒后不久的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稀少,多数月1次或一年仅1~2次,睡眠异常是促使发作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智力正常,头颅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发作间期可有全导的3~5Hz棘慢波或多棘慢波,过度换气或睡眠增多,发作期脑电图很难捕捉,为典型的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对反复发作者给予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反应好,但停药后复发率高达83%,故需要长期服药。

(5)获得性癫性失语(acquiredepileptic aphasia,AEA):①获得性失语突然出现,原有的语言能力丧失,失语出现平均年龄在5岁。典型表现为言语听觉失认,口语表达能力受损,表现缄默症,失语可发生在癫发作前、发作同时或发作后,失语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如持续1年以上无明显改善者常导致终生语言障碍。少数患者表现为表达性失语,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正常,但发音吐字困难,伴有大量流涎。②70%可有癫发作,发作形式包括局限性运动性发作和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在睡眠中出现。③脑电图清醒时可见颞区1.5~2.5Hz的阵发性棘慢波活动,睡眠时可见广泛的或局限的阵发性棘波。④苯二氮类药物、丙戊酸、乙琥胺可控制癫发作,但对无改善者;糖皮质激素可使多数患者迅速改善脑电图及语言功能,泼尼松持续应用数月,也可以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每隔4d重复1个疗程,共3个疗程,以后小剂量维持,睡眠脑电图好转及语言功能改善即可缓慢减量,整个疗程12~24个月,过快则会复发;语言康复训练同样重要;小儿患者还可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每天400mg/kg连续3~5d可获得显著疗效,复发后再用仍然有效;失语发生的年龄越早预后越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