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确切的病因并不明确,大量研究显示本病与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目前认为HLAⅡ类基因较HLAⅠ类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更密切的相关性。
(2)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可增加抗dsDNA抗体并使IgM型转化为IgG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雌激素的代谢产物16α-羟雌酮明显增高,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给予11-酸睾酮后病情可以较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的雌激素受体水平高于静止期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催乳素和生长激素可刺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分泌抗dsDNA抗体和较正常人高的免疫球蛋白G。
(3)感染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可检测到多种病毒抗体,如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EB病毒抗体滴度高于健康人。病毒、细菌感染促使机体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从而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活动。
(4)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或使皮损加重。
(5)药物因素:①芳香胺类,如普鲁卡因胺、磺胺嘧啶和β受体阻滞药;②肼类,如肼苯达嗪和异烟肼等;③巯基化合物,如卡托普利、青霉胺和抗甲状腺药物等;④苯类,如抗惊厥药物等。
(6)免疫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机体正常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破坏,发生以下免疫异常:①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B细胞过度增殖、自发产生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和多种自身抗体;②T细胞平衡失调,循环型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CD8+)和辅助细胞(CD8+)均减少,T辅助细胞亚群和其细胞因子的失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发展中起关键的作用;③细胞因子表达异常;④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凋亡的淋巴细胞导致大量核小体释放,产生大量自身抗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