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常规治疗方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常规治疗方案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着重于缓解症状和阻抑病理过程,由于病情个体差异大,应根据每个患者情况而异。慢性期或病情已稳定者可适当参加工作,精神和心理治疗很重要。生育期妇女应严格避孕。A.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3种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着重于缓解症状和阻抑病理过程,由于病情个体差异大,应根据每个患者情况而异。

(1)一般治疗: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或病情已稳定者可适当参加工作,精神和心理治疗很重要。患者应定期随访,避免诱发因素和刺激,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生育期妇女应严格避孕。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有中等发热或高热患者,或主要脏器如心、脑、肺、肾、浆膜受累时,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时,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①口服泼尼松,剂量为每天40~60mg/kg(儿童为每天0.5~1.5mg/kg),病情稳定逐渐减量。也可开始时即用10~15mg/d维持。减量中出现病情反跳,则应用减量前的剂量再加5mg予以维持。②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应用于急进性肾炎、迅速发展的肾功能不全、大量心包积液、胸膜炎、急性重症间质性肺炎、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的心肌损害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尤其是癫大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昏迷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1000mg/d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不少于3h(儿童每天15~30mg/kg),连用3d;3d后再用泼尼松100mg/d(儿童2mg/d),3~4周递减至维持量,需要时可2周后在重复1个疗程。一些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其不良反应(如高血压、易感染等)应予以重视。

(3)免疫抑制药: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从肾衰竭进展的速度或以病死率来衡量,效果均优于单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故应尽早应用。免疫抑制药的适应证:①单独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无效;②对长期大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耐受;③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某些病损,如狼疮性肾炎;④狼疮危象,在狼疮危象时常与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合用;⑤急性症状得到控制后为了进一步减少激素维持量或更顺利地逐渐递减激素。

A.环磷酰胺(CTX):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3种方式。①持续中等剂量给药,每周环磷酰胺400~600mg,分2~3次静脉注射,或100~200mg/d口服,起效总量4~6g,有效率60%。②大剂量冲击治疗,环磷酰胺0.5~1g/m2,60min内滴完,每个月1次,共6个月;以后继续每3个月1次,持续治疗至少2年。③小剂量冲击,环磷酰胺每次400mg,静脉滴注,每2周1次,连续3个月治疗后改为每4周1次,连续治疗6个月,效果与大剂量冲击相似,但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大剂量冲击组。

B.环孢素A(CsA):该药对狼疮肾炎或肾病有较好的疗效,能缓解症状,减少蛋白尿,减轻肾病理改变,初始剂量为3~3.5mg/(kg·d),1次或分2次口服,4~8周无效,可间隔1~2个月增加为0.5~1mg/(kg·d),最大剂量为5mg/(kg·d),适用于经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者。

C.麦考酚吗乙酯(MMF):对肝肾毒性较小,在狼疮性肾炎或肾病的治疗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初始剂量为1.5g/d,分2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0.5~1.0g/d,疗程>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白细胞下降,易伴发感染、高血钾及肌痛。

(4)免疫调节剂:如左旋咪唑、胸腺肽、转移因子等,可使低下的细胞免疫恢复正常,可能对SLE患者合并感染有帮助。左旋咪唑用法:50~75mg/d,每周2d,可连用3~6个月。不良反应是胃纳减退、白细胞减少。胸腺肽10~20mg/d,隔日或隔2d服,连服3~6个月,不良反应少。

(5)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具有较高活力的T淋巴细胞毒性和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功能,一些医院用于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满意疗效。用法:20~30mg/(kg· d),稀释于250~500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滴注,连用5~7d。不良反应有皮疹、发热、全身关节酸痛、血小板一过性减少和血清病。若同时加用激素可使之减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