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养因素
1.蛋白质 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3~6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产生一过性的氮质血症。因此,应限制蛋白质膳食,在限制的范围内应设法选食优质蛋白质食物。
2.电解质 反复腹泻引起体内液体量大量减少,电解质浓缩。血钾甚至可能>6.5mmol/L的危险界限。还可能引起酸中毒,形成细胞外液轻度碱中毒,使钾由细胞外转移至细胞内,同时也扩大细胞外体积。增加的血钾浓度还可能引起心肌毒性。钠盐可能因为体液减少有所增加,进一步加重水肿的程度。
3.水 大量的蛋白尿可能引起患儿产生低蛋白性水肿,此时补水应慎重,以免引起进一步的低蛋白和电解质紊乱。
(二)营养治疗原则
急性期宜限制水盐及蛋白质摄入量,一般采用低盐或无盐低蛋白膳食,用糖提供能量,盐摄入量控制在1~2g/d水平。伴肾功能不全时用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以0.5g/(kg·d)为宜,水肿重且尿少者限水,少尿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利尿。
1.能量和蛋白质 供给足够能量以减少蛋白质分解。早期只给糖类供给葡萄糖3~5mg/(kg·d)静滴可减少机体自身蛋白质分解和酮体产生。情况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给予基础代谢能量[儿童125kJ/(kg·d),婴儿0.21MJ(50kcal)/(kg·d)]。膳食可给低蛋白低盐低钾和低磷食物,蛋白质应限制在0.5~1.0mg/(kg·d)为宜,且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当病情好转,尿量增多时,每天尿量>1 000ml,可开始逐渐增加蛋白质量,但每日不得超过0.8g/kg。低蛋白膳食,每日蛋白质应在40~50g,每千克体重0.5g以下。待病情稳定2~3个月后,才可逐步恢复到正常量。必要时配合肠内营养相关制品调节营养代谢。
2.控制水量 注意患儿水肿及尿量,水肿严重者应限制摄入水分,严格记录出入液量,以不显性失水量加尿量计算。有人提出少尿期的入水量每天限于500~700ml。适当补充碱性饮料,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因患者尿液pH偏酸性,故宜多饮橘汁、柠檬水、菜汁等碱性饮料,以调节酸碱平衡,有利于机体康复。
3.低钠膳食 有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应采用低盐、无盐和低钠膳食。低钠膳食是除烹调时不加食盐和酱油外,凡含钠高的食品及蔬菜也应限制,如用发酵粉或碱制作的馒头、糕点、饼干、挂面等。一般每日食盐<3g或酱油10~15ml,凡含盐多的食品均应避免食用,如咸菜、泡菜、咸蛋、松花蛋、腌肉、海味、咸面包、挂面等均应避免。全日膳食中含钠最好不超过500mg。
4.限制含钾丰富的蔬菜水果 当出现少尿、无尿或血钾升高时,应限制含钾丰富的蔬菜及水果,如黄豆芽、韭菜、青蒜、芹菜、菜花、香椿、菠菜、冬笋、春笋、百合、干红枣、鲜蘑菇、紫菜、榨菜、川冬菜、玉兰片、冬菇、杏、藕、高粱、玉米、扁豆、丝瓜、苦瓜等。
5.补充维生素 由于限制含钾较多的食物,摄入的蔬菜和水果就要减少,维生素的摄入明显减少,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症,应补充各种维生素制剂。
6.食物选择 宜进食易消化、性平、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加重胃肠及肾脏负担;禁吃不易消化的油炸食物,忌吃蛋白含量高、代谢后产生嘌呤的食物,如肝、肾等,以免引起血尿酸升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