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联系与区别

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联系与区别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最近的调查结果提示,在婴幼儿及孕妇中缺铁性贫血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营养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病理和生理状况,以适当途径补充致贫血的相关营养素,以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合理膳食与营养,可以有效地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应从胎儿期开始,即孕妇膳食应给予足够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为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所致。营养治疗原则 保证营养供给,纠正贫血症状。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发病遍及世界各国。以6个月至3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根据WHO报告小儿发病率高达52%,男性成人约为10%,女性20%以上,孕妇40%。国内最近的调查结果提示,在婴幼儿及孕妇中缺铁性贫血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营养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病理和生理状况,以适当途径补充致贫血的相关营养素,以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给予高铁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进行病因治疗,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给予高蛋白膳食以促进铁的吸收,也可提供体内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纠正不良膳食习惯,如长期素食、偏食及挑食等。合理膳食与营养,可以有效地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选择含铁丰富的食品,如海带、龙须菜、紫菜、木耳、香菇、豆类及其制品及肉类、禽蛋、动物的肝肾等。改进烹调技术,提倡用铁制炊具。供给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困难时,可适当给予维生素C制剂,以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在容易发生铁缺乏的人群,供给铁强化食品,如孕妇、乳母、婴幼儿童、老年人等。

(1)摄入高铁食品:本病治疗是消除病因及用铁剂治疗。食物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离子铁,即非血红蛋白铁。肉类、鱼类、家禽中铁40%能被吸收;蛋类、谷类、硬果类、豆类和其他蔬菜铁能被人体吸收不到10%,而菠菜铁只能吸收2%左右,故补铁应以富含血红蛋白铁的肉类、鸡肉、鱼类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枸橼酸铁铵等,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为每天6mg/kg。口服铁剂有严重胃肠反应者可改用肌注葡聚糖铁。贫血被纠正后继续服用小剂量铁剂3~6个月,以补充铁贮备。

铁剂应避免和四环素同时服用。因为四环素能和铁剂结合,使铁的吸收减少。贫血治疗膳食的食谱应在普通膳食的基础上,多选用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的食物即可。

(2)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橘汁和富含铁的蔬菜,就能使人体对蔬菜铁吸收率增加2~3倍。如同时补充铁制剂,也应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

(3)限制咖啡和鞣酸:含鞣酸高的食品、咖啡和茶叶中咖啡因,均能减少食物中铁吸收,故在进餐时,应避免饮用这些饮料。

(4)其他:应避免钙剂、锌制剂、抗酸剂和铁制剂同时服用。因为抗酸剂、钙剂、锌制剂都能影响铁的吸收。此外,食物中的磷、肌醇六磷酸、草酸也能影响铁的吸收。富含磷的食品有杏仁、全谷、乳酪、可可、鱼类、脑髓、肝肾、奶类、花生等。富含肌醇六磷酸的食物有麦胚芽、麦麸、杏仁、花生、核桃、黄豆等。富含草酸的食物有咖啡、茶叶、可可、绿豆、菠菜等。

2.营养预防 铁缺乏对小儿影响最大,应作为重点人群。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应从胎儿期开始,即孕妇膳食应给予足够铁。提倡母乳喂养,至少要有4个月时间,在此期间不加固体食品,4个月后开始补铁。人工喂养者宜采用铁强化处方。幼儿期应注意膳食安排,保证有足够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食品,不仅可提供优质蛋白质,而且铁含量丰富,吸收率也高。鸡血、鸭血、猪血都是铁的良好来源,豆浆中铁比牛奶要多。给予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提供维生素C。使用铁强化食品应该注意不要过量,以免致中毒。如无铁强化食品,可按医嘱服用铁制剂,切不可自行主张。

(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为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所致。常见于婴幼儿期,也见于孕妇和乳母,其他年龄较少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中城市此类患者已属罕见,但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等地的农村仍有发生。

营养治疗原则 保证营养供给,纠正贫血症状。膳食选用易消化,富有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的食品。必要时配合肠内营养相关制品调节营养代谢。

(1)补充维生素B12:老年人和胃肠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肌内注射维生素B12。因为老年人和胃切除的患者缺乏内因子;而小肠上部切除患者,维生素B12吸收受到影响。注射后维生素B12贮存在肝内,以每天3μg的速率被利用。所以,一旦贫血纠正,就不必继续注射维生素B12。长期素食者,每天应补充6μg的维生素B12。因为只有动物性食品中才会有天然的维生素B12,而素食者缺乏维生素B12的来源。

(2)多食动物性食品:多进食肉类、蛋类、奶类等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肝,能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12缺乏致的贫血。

(3)其他营养素不宜过量:避免同时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B1和铜。在维生素B12缺乏的状态下,还应补充叶酸。如果维生素C补充量超过500mg,就会使得维生素B12进一步缺乏。铜和维生素B1补充量超过正常量的10倍时,就会降低维生素B12的利用率。恶性贫血的症状,如乏力、苍白、头晕、眼花等,常在神经系统症状之前出现,而补充叶酸能使这些症状消失,但神经系统症状可能继续存在。若这种神经系统表现不能及时识别为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就会导致髓磷脂的继续崩解,而使神经系统损害变为不可逆转,表现为运动失调、记忆减退和精神症状等。

(4)烹调忌加碱和高温:在烹调加工肉类时不要加碱,烹调温度也不宜过高,因碱性和高温均可使维生素B12遭到破坏。此外,巴氏消毒牛奶也能使维生素B12丢失。

(5)药物治疗:叶酸5~10mg/d,1~2d后食欲和精神即有所改善,红细胞生成逆转,网织红细胞上升。此疗程常需要数月,在服药同时应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12剂量为25~100μg,症状严重每天1次肌内注射,否则每周2~3次,到红细胞恢复正常为止。在血象恢复期间宜加用铁剂,以弥补造血旺盛后铁不足,重症患者应给予氯化钾,防止血钾突然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