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此期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灌注压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增高,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此期的肾脏病变很轻,一般无法检测。如果及时纠正患者高血糖,此期肾损害能完全恢复。
Ⅱ期(无临床症状肾损害期):这一期肾小球滤过率仍高于正常(>150毫升/分钟),血压多数正常,但已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尿白蛋白排泄率<20微克/分钟,运动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休息后可恢复。此期可出现间断微量白蛋白尿,即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化验正常,而应激时(如运动、发热等)却增多。此期若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病变仍可延缓。
Ⅲ期(隐性肾病期或微量白蛋白尿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尿白蛋白排泄率为20~200微克/分钟或尿微量白蛋白30~300毫克/24小时。血压开始时正常,后期血压逐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扩增更加明显。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进入此期标志,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也增多,但是尿常规化验蛋白仍阴性。必须强调,从此期起肾脏病变已不可逆转。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肾病期):从尿常规化验蛋白阳性起即进入此期。而后尿蛋白迅速增加,数年内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日)及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全身水肿、大量腹水及胸腔积液,利尿消肿相当困难。其典型特征如下。①蛋白尿:开始常为间歇性,以后逐渐呈持续性,量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200微克/分钟或>300毫克/24小时,或尿蛋白定量0.5克/24小时。②高血压:约3/4患者出现高血压,血压升高的程度一般与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及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速度呈正相关。③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随着病情波动,血糖和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呈进行性降低,而蛋白排泄率并不减少是本病一个特点。④水肿:与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呈正相关,开始仅清晨眼睑水肿,以后波及全身,与体位关系较大,下肢、会阴、腰背部更易出现,严重水肿多同时伴有低蛋白血症,甚至可表现为多发性浆膜腔积液。
Ⅴ期(终末期或肾衰竭期):从出现大量蛋白尿开始,患者肾功能即急转直下,为期2~3年,出现肾性贫血。常于患病20~30年后发生。氮质血症是本期的开始,当肾小球滤过率<40毫升/分钟时,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增高,其中血肌酐水平升高超过20毫克/分升是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指标。糖尿病肾病患者虽已进入肾衰竭期,但是尿蛋白量不减,仍然呈现肾病综合征,患者很难维持良好营养,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此期患者必须依靠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才能存活。
终末期糖尿病患者往往有明显的高血压、水肿、贫血及氮质血症引起的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并可继发严重的高血钾、低血钙、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性心肌病和神经病变。这些常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