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辨常见证型

辨常见证型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炎症就是机体在消灭、防御致病因素过程中一种复杂的病理反应,中医学认为是邪正斗争的产物。临床最常见的炎性眼底病有实火、虚火、纯虚无火三大证。现将三大证的临床特点及中药治疗的有关规律简析如下。双眼患急性视神经视网膜炎,病史1周,视力仅存眼前数指。眼底病变的部位在水轮;水轮属肾,为视觉中心。肾主精,肾精在眼的生理、病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诊时远近视力均为0.2,眼底检查未发现异常。

人的机体是一个对立着的统一体,无论在生理上或在病理上都充满矛盾和斗争。炎症就是机体在消灭、防御致病因素过程中一种复杂的病理反应,中医学认为是邪正斗争的产物。“邪”是指致病因子,“正”是指机体抵抗力和自然修复力。有正邪存在,就有邪正斗争,邪与正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彼此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转化。由于这个斗争的复杂和多变,从而决定了各种炎症在临床表现上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总不出虚实的范围。临床最常见的炎性眼底病有实火、虚火、纯虚无火三大证。证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它是临床现象、病理、诊断的综合概括。现将三大证的临床特点及中药治疗的有关规律简析如下。

(一)实火证

凡眼底炎症而兼见头痛、面赤、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脉数、舌苔黄者,均为实火证。实火宜泻,泻火有直接、间接之分。直接泻火就是用黄连、黄芩、龙胆等苦寒药直折其火;间接泻火就是用大黄、玄明粉等泻下药来排除机体的毒素和异常代谢产物。间接泻火还具有刺激肠胃蠕动、诱导上部血液下行以减轻上部充血和炎症吸收的特殊作用。在中医文献里,直接泻火称“苦寒直折法”,间接泻火称“釜底抽薪法”或“治上取下法”。两种泻火方法在临床运用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凡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者以间接泻火为主,反之以直接泻火为主。这两种方法,只要运用得当,疗效是肯定的。

如杨某,男,25岁。双眼患急性视神经视网膜炎,病史1周,视力仅存眼前数指。检查发现视盘充血伴有水肿,视网膜上有大量渗出物。兼见头痛、面赤、心烦闷、小便黄、脉弦数、舌苔薄黄、舌尖边红绛等实火证表现。即采用龙胆泻肝汤加灯心草治疗。服药1周后,上述诸症减轻。服2周后,实火证表现全消、视力相应提高。后用生地黄、熟地黄、决明子、桑椹、车前子、蒺藜等滋养明目药收功,视力恢复到1.5。

(二)虚火证

凡眼底炎症而见头晕、耳鸣、两颧发赤、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腰痛、月经不调、脉细数、舌红绛等,均为虚火证。虚火宜降宜和。临床常用生地黄、玄参、知母等滋阴药和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药以治之,其代表方剂,宜降者有滋阴降火汤(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川芎、知母、黄柏、麦冬、白芍、柴胡、甘草),宜和者有加味逍遥散(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牡丹皮、栀子)。虚火证多见于阴虚体质的人。阴虚生内热。阴虚火旺证,阴虚是本,火旺是标。因此,降火必须滋阴,滋阴而火自降。曾遇1例交感性眼炎患者,病史半月余。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经较长时间的静脉滴注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结合内服中药,未能控制,视力恢复差,视网膜水肿不消。因有头晕、失眠、盗汗、口渴、脉弦细数、舌绛等阴虚火旺证表现,而投以滋阴降火法,经服生地黄、玄参、知母、石膏、岗梅等中药后,诸症迅速消失,视力恢复良好。

虚火多起于“郁”。“郁”者,脏腑、经络之失调也。脏腑、经络之失调,必须通过调整才能解决。“和”就是调整的意思。调整必用疏泻,所谓“火郁发之”。针灸疗法之所以能够治疗眼底炎症,是因为它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特殊作用。我们曾遇到一些慢性球后视神经炎合并月经不调者,久治无效,经采用疏肝解郁法,服加味逍遥散并配用针灸后,视力随着月经的通调而恢复到满意的程度。

(三)纯虚无火证

凡眼底炎症无明显实火、虚火证表现,而见面色不华、头晕、耳鸣、失眠、心悸、腰痛、乏力、气促、懒言、脉细弱、舌质淡者,均为纯虚无火证。纯虚宜补。但使用补法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有的放矢,即虚在哪里,补哪里;二要量其轻重,即虚多少,补多少。滥用补药,或太过、不及,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在纯虚证中,以肝肾虚多见。因肝开窍于目,眼与肝、胆在其所属经络的关系,较之其他各脏腑、各经络更为密切。眼底病变的部位在水轮;水轮属肾,为视觉中心。肾主精,肾精在眼的生理、病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肝与肾为滋生关系,相互依存和影响,故在临床上把补肝肾放在首位,其代表方有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黄、淮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山茱萸)、四物五子丸(熟地黄、川芎、白芍、地肤子、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当归、车前子)。北京中草药展览馆展出的治疗视网膜炎的生熟地方(生地黄、熟地黄、黄精、石斛、玉竹、决明子、桑椹、何首乌、生甘草、大枣、望月砂、夜明砂),也是一个以补肝肾为主的药方,现在大家都喜欢用它。历代眼科文献均记载有许多补肝肾方面的经验,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这些经验的时候,发现了前人在用药上的两条规律:一是“二地”并用;二是“多子”并用。二地十子丸(生地黄、熟地黄、决明子、蒺藜子、五味子、菟丝子、桑椹、女贞子、车前子、枸杞子、楮实子、覆盆子)是我们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摸索出来的以补肝肾为主的治疗眼底病变的经验方,眼底炎症凡肝肾虚者均可应用,疗效可靠。

如苏某,男,1岁。双目失明已1周。在外院检查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因形态痴呆,体质虚弱,怀疑为家族性黑矇性痴呆者。经内服二地十子丸加减,肌内注射补中益气汤制剂,1周后视力恢复,痴呆消失。

又如曹某,女,10岁。右眼视力减退,病史年余。就诊时远近视力均为0.2,眼底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服二地十子丸加减10剂后,视力有所改善。再服15剂,视力恢复到1.5。

上述三大证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邪正斗争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病理反应。凡体质强、各种生理功能亢进、邪气过盛的,均为产生实火证的条件;体质弱、各种生理功能低下、久病及重病之后的,是产生虚证的条件。虚火证与纯虚无火证二者的区别,全在于有火无火。火在中医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在病因学上代表一种致病因素,它具有炎上、发展快、变化多、个体反应强烈的特点;在病理学上代表一种基本的病理变化,它可以伤经络、入脏腑、损气血、耗津液、毁功能。实火证与纯虚证比较易治,而虚火证比较难治。这是因为实火证只实不虚,而纯虚证只虚不实,矛盾比较单纯;而虚火证则有虚有实、虚实互见、矛盾复杂。毛泽东曾富有哲理地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三大证之所以在治疗上大不相同,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不同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