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辨病理变化

辨病理变化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从病理变化形式的角度来探讨中医中药治疗炎症性眼底病的规律。变质是细胞和组织营养障碍而发生坏死、退化的病理改变。变质性炎症按病理变化形态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呈突变形态,即细胞和组织急性坏死;慢性呈渐变形态,即细胞和组织缓慢退化。治本立足于病变的全局和消除致病因子;治标着眼于病变的局部情况和改善临床症状。渗出物的产生,中医认为是血热所致。

人体疾病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过程,无论在生理上或病理上都存在着许多的变化形式。对各种变化形式的研究,是我们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就是以病理变化形式为依据的。凡不同组织、不同器官的病变,只要病理变化形式相同,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反之,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眼底炎症也同其他部位的炎症一样,是由组织和细胞的变质、液体的渗出和细胞浸润、组织和细胞的增殖3种病理变化形成。由于病变组织和致病因素的不同,决定了这3种病理变化发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即有的以变质为主,有的以渗出为主,有的以增殖为主。按照这个规律,病理学上把炎症分为3种:以变质为主的称变质性炎症;以渗出为主的称渗出性炎症;以增殖为主的称增殖性炎症。现从病理变化形式的角度来探讨中医中药治疗炎症性眼底病的规律。

(一)变质性炎症

变质是细胞和组织营养障碍而发生坏死、退化的病理改变。视神经与视网膜是高级神经组织,是脑向外延伸的一部分,最容易发生营养障碍,因而最容易发生变质性炎症。变质性炎症按病理变化形态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呈突变形态,即细胞和组织急性坏死;慢性呈渐变形态,即细胞和组织缓慢退化。

对于变质性炎症,中医往往采取攻补兼施,即一面扶正、一面祛邪的方法来治疗。扶正就是扶助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自然修复力,从而使未变质的组织不变质,已变质的组织恢复和再生;驱邪就是消除各种致病因子,去除变质的根源,从而控制变质的发生和发展。扶正与驱邪是治病的根本治则。西医治疗眼底炎症,往往是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血管扩张药并用。从中医正邪的观点来看,这四类药物中,第一类是驱邪的,后三类是扶正的。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中西医是“殊途同归”的。不过,在运用这个治则的时候,中医有很大的灵活性,特别强调要根据体质的强弱、病邪的盛衰而区别主次先后。一般说来,急性的应以驱邪为主;慢性应以扶正为主。

如湖南中草药展览馆展出的金线吊白米方(金线吊白米、车前草、灯心草、黄芩、决明子、菊花、重楼)就是一个以驱邪为主的专治急性视神经炎的验方。我们曾治疗1位患脑膜炎后双目失明已1周的小儿,也是用以驱邪为主的治疗方法,经服用金银花、连翘、知母、石膏、黄芩、竹叶、芦根等清热养阴药而获复明之效。

补中益气汤是一个扶助正气的代表方。笔者曾遇到几例慢性球后视神经炎合并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汤后疗效良好,视力随着脱肛的痊愈而恢复。这个方剂通过剂型改革,做成注射液,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炎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正气虚、邪气有余的复杂病例,应先驱邪后扶正。有一些急性炎症患者,经过驱邪治疗后,邪已去而视力恢复不好者,此正虚未复,往往改用扶正法而收效。而炎症后期或炎症引起的退行性变,那就只能采取扶正的方法治疗。

在处理变质性炎症的过程中,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个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另一个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突变与渐变的关系。质与量彼此是互变的,但量变先于质变,质变又高于量变,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性质的改变。所以,治疗措施要在量变过程中进行。例如视神经的炎症,如果治疗及时,处理得当,是可能完全恢复的;而产生了彻底质变的视神经萎缩,恢复就不容易了。突变与渐变是质变的两种不同形态,突变是显著地变化,渐变是相对静止的,人们往往只重视突变而忽视渐变。临床上见到许多病人,失明于渐变之中。古人指出:“目之害者起于微,睛之损者由于渐,欲无其患,先制其微。”这确是经验之谈。所以,对突变与渐变,决不能重此轻彼,应该一视同仁。

(二)渗出性炎症

渗出是血管扩张、血管壁渗透性增高而致液体渗出和细胞浸润的病理改变。多血管的脉络膜最容易发生渗出性的炎症。视网膜本属脑组织,但前有独立的血管系统分布,后与脉络膜紧密相邻,因而具有两重性。渗出性的炎症,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最突出的病变是液体渗出,慢性最突出的病变是细胞浸润。

对于渗出性炎症,中医往往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治疗,即一面治本,一面治标。治本立足于病变的全局和消除致病因子;治标着眼于病变的局部情况和改善临床症状。本与标的关系就是全局与局部、病因与症状、主要与次要的关系。渗出物的产生,中医认为是血热所致。因为血管遇热则张,血流遇热则速,血液中所含的成分在热邪的影响下破壁而出,而成为各种各样的渗出物。总之,渗出物是标,血热是本。要想防止渗出或减少渗出,首先要驱除血中之热邪,所谓“止其流者,莫若塞其源”。生地黄、玄参、知母、牡丹皮、金银花、连翘等以凉血清热著称,成为治疗渗出性炎症的首选药物。如渗出物已经产生,还得加用一些排泄渗出物和吸收渗出物的药物。排泄渗出物,中医常用淡渗疗法;吸收渗出物,中医常用酸收疗法。既然渗出物从血中而来,那么排泄出去必须通过血液循环,而且还要通过肾。肾主水,水液的排泄和调节主要在肾。血里的病理产物必须通过稀释,随着水液的排泄而排泄。可用茯苓、车前子、通草、金钱草、灯心草等味淡、具有渗湿利水作用的药物。这种排泄渗出物的方法,《黄帝内经》上称为“淡以渗之”。渗出物的吸收,必须通过软化溶解才有可能。可用五味子、乌梅、醋炒香附等味酸、对某些物质有软化、溶解作用的药物。这种吸收渗出物的方法,《黄帝内经》上称为“酸以收之”。

治本与治标也同扶正与祛邪一样,在运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一般说来,急性的应以治本,即凉血、清热、泻火为主;慢性的应以治标即淡渗、酸收为主。

如黄某,女,15岁。双眼患急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病史1周,视力仅存眼前指数。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弥漫水肿,满布渗出物。兼见头痛、口渴、便结、尿黄、脉数等征象。投以泻脑汤加减。药用生地黄、玄参、知母、茺蔚子、连翘、车前子、木通、茯苓、防风、酒大黄、玄明粉。服药1周后,视力日渐提高,视网膜水肿渐消。后用生地黄、熟地黄、桑椹、枸杞子、五味子、车前子、覆盆子等养血滋阴酸收药而收功。视力恢复到1.5。

日本某医院试用五苓散精(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为酊剂,每天1剂,内服)治疗6例慢性葡萄膜炎,均收到满意的疗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炎症,恢复了视力[汉方研究,1972(2):57]。

临床上遇到一些急性炎症,经凉血清热治疗之后炎症消失,由于玻璃体混浊或渗出物未吸收而视力恢复差者,改用渗湿利水的猪苓散(猪苓、木通、萹蓄、苍术、枸杞子、大黄、滑石、栀子、车前子)或其他渗湿与酸收相结合的方药治疗后,视力随着玻璃体混浊和渗出物的吸收而恢复。

渗出性炎症的过程很复杂,其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有浆液性、出血性、化脓性等。对于各种渗出性炎症,在其具体治疗上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主要表现在治标上。以出血性炎症为例,它与浆液性炎症在治本上完全相同,治标则异。浆液性炎症多用利水药以治标,而出血性炎症多用止血药以治标。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多见于青年的典型的出血性炎症,往往反复出血,引起视网膜增殖、视网膜脱离而失明。近几年来,我们在内科运用单方:白茅根、益母草治疗急性肾炎(急性血管球肾炎为全身性的毛细血管疾病,血尿与蛋白尿均由肾小球血管渗出,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在病理上有共同点)的启发下,采用大剂量的白茅根、益母草、金钱草、墨旱莲、白花蛇舌草为主,配合内服中药巴马合剂和西药异烟肼(雷米封)、乳酸钙,共治疗观察8例,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如谢某,男,20岁。双眼均患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病史6个多月,眼底反复出血,玻璃体重度混浊,右视网膜有脱离,视力眼前指数,经服上述药物治疗2个月余,视力已恢复到右眼0.04,左眼1.2。又如黄某,男,22岁,双眼亦患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病史近1年,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4个月余未效,就诊时右眼视力0.1,左眼仅见眼前手动,经上述药物治疗6个月而愈,视力恢复到右眼0.8,左眼1.0。上述药物之所以有效,从药理上来看,其作用机制在于凉血、清热、止血、行水四者俱备,治本与治标有机地结合。

(三)增殖性炎症

增殖是病变局部某些细胞和组织发生特殊增长的病理改变。由于增殖的组织主要是该处的结缔组织,有时可形成瘢痕,导致组织的缩小和硬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后期,多由视网膜增殖而继发视网膜脱离。

眼底增殖性炎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多由特殊病因所致,中医常用消法治之。组织的增殖来源于特殊病因的刺激以及由此而导致气血的瘀阻和痰的凝结。消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除特殊病因;二是消散增殖组织。消除特殊病因多以解毒清热、滋阴降火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黄连、黄柏、玄参、生地黄、苦参、土茯苓等;消散增殖组织多以理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主,常用药物有三棱、莪术、赤芍、川芎、昆布、海藻、贝母、夏枯草等。

结核是引起增殖性炎症的特殊病因之一,我们在外科运用巴马合剂(由巴壁藤、马鞭草、老鼠刺制成)治疗颈淋巴结核和牛皮冻治疗肾结核的启发下,采用巴马合剂和牛皮冻内服治疗两侧脉络膜孤独型结核,收效良好。如伍某,男,18岁。右眼患眼底增殖性炎症,经抗结核治疗6个多月未控制。就诊时视力0.2,黄斑部外侧有一灰色团球状隆起,边界模糊。经上药治疗3个月余,病灶逐渐吸收。后加用滋补明目药而愈,视力恢复到0.8。

梅毒亦可引起增殖性炎症。在中医文献里,曾记载了一些治疗经验。明代眼科名医傅仁宇主张用养阴解毒的还阴解毒汤(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金银花、连翘、黄芩、土茯苓、甘草、黄连、苦参、麦冬、玄参)治疗这类疾病。这对于我们处理此类疾病,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则可以采用消散增殖组织的药物来治疗。总之,增殖可以无炎症,而炎症不可能无增殖。所以,消法中许多药物,常见于治疗各种炎症的方剂中,而且那些消散增殖组织的药物则常为非炎性增殖和肿瘤的治疗所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