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认识眼底炎症辨证论治的规律,必须树立时间观念,必须从发展过程来看问题。根据病程的长短、发展的速度、变化的过程,临床上把眼底炎症分为急性、慢性、陈旧性3种,三者各有各的规律性。现将急性与慢性作以比较,以资鉴别(表1-1)。
表1-1 眼底急、慢性炎症比较表
从上表1-1可以看出,急性与慢性两者在证型、病理变化形式、发生发展过程、治疗原则和主要治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有本质的区别。
陈旧性炎症是各种炎症的后遗症和瘢痕化。在炎症的侵害和影响下,眼底组织和细胞的营养势必发生障碍,新陈代谢肯定受到影响,因而眼底组织和细胞部分或全部坏死、萎缩、变性、机化和纤维化。陈旧性炎症属于中医学虚证的范围,纯虚证占绝大多数,故其治疗非滋补不可。临床上有许多眼底陈旧性炎症病例,通过滋补之后恢复了视力,充分说明陈旧性炎症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治之症”,而是相对静止的“可治之症”。
如张某,女,35岁。双眼患陈旧性视神经视网膜炎,病史已15年。视力右眼0.1,左眼0.2。由于视网膜病变严重,周边视力极差,日间可勉强工作,至夜间则无法行走。经用益气、养血、补肝肾为主的药物,服药3个月后自觉好转,后坚持服了6个多月,视力恢复到双眼各0.5,晚上行走也没有以前困难了。
陈旧性炎症的变化是较慢的,只能缓以图功,以做丸药服为宜。同时坚持治疗守方也很有必要。临床上常遇到病情的好转和视力的恢复,往往收效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任何过程均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常住性;二是变动性;三是阶段性。没有常住性,就不能互相区别;没有变动性,就不能转化;阶段性则含于变动之中。以急性过程为例,它可以很快结束,不遗留任何瘢痕而痊愈;也可以迅速恶化,彻底变质而失明,或者遗留瘢痕而转化为陈旧性,或者缓慢结束而转化为慢性。总之,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而变化则是绝对的。亚急性炎症是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炎症,它即有急性炎症的某些特点,又有慢性炎症的某些表现,所以不能把它作为一个过程来看,而只能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当然,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也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证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受主证所影响的其他兼证,往往采取逐渐激化的形式,如有的症状减轻,有的症状加重,有的症状缓解,有的症状又发生,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不注意或不区别炎症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就不能适当处理炎症的各种矛盾。过程有长有短,但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从中医正邪斗争的观点看问题,任何炎症在开始阶段往往是邪进正防的,经过一系列的斗争而进入正邪相持阶段,最后正胜邪或者邪胜正。正胜邪则炎症逐渐消退而痊愈;邪胜正则炎症继续发展而失明。在临床上必须掌握正邪斗争的新动向,才能获得治疗的主动权。以治疗视网膜脉络膜炎为例,视力下降、视网膜水肿和渗出物的出现或增多,是邪进正防的阶段,此时应以驱邪,即凉血、清热、消水肿为主;如果视力上升,视网膜水肿逐渐减轻或消退,渗出物逐渐吸收或机化,这是邪退正反攻的阶段,此时应以扶正,即益气养血、补肝肾、明目为主,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防止复发。有些炎症痊愈后又复发,是因为余邪未尽和正气未复。余邪未尽,一遇机会就“东山再起”;正气未复,给邪气以可乘之机。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炎症后期服一些扶正的药物,对防止复发是有积极意义的。
眼底炎症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眼底炎症的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虽然来源于实践,但有待实践的检验。我们上面谈的关于研究、摸索眼底炎症辨证论治规律的一些体会,还有待在实践中充实其内容,提高其质量。同时,辨证论治本身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明显证候无法辨,另一种是错综复杂难以辨,所以中医辨证必须与西医的辨病结合起来。我们的体会是在治疗上要合理结合,在诊断上要有机结合,在理论上要紧密结合。这三个结合之间,诊断本身就是理性的东西,诊断的过程就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敢于实践,勤于总结经验,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