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在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而这些都很少见。胃息肉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这可能与同时发生慢性胃炎有关,因此,常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慢性胃炎的症状。息肉表面如有糜烂、溃疡,可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多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黑粪,少见有呕血。这些症状也是胃炎或溃疡病的症状,胃息肉没有特殊的体征,一般很难因上述一般性症状去考虑胃息肉的可能性,而多数因这些症状而做胃镜或X线检查时发现。
胃息肉的病理可分为增生性和腺瘤性两种,后者癌变率较高,诊断的重点在于分清是否恶变,因此,取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息肉的性质很重要。
由于胃息肉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是通过X线胃钡剂透视和胃镜检查被发现。胃息肉发生炎症时,则有胃炎样症状,如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缺乏、胃灼热、腹泻等。息肉有溃疡或癌变时可出现黑粪和呕血。胃息肉很少有阳性体征,合并炎症时上腹部可有压痛,出血多者有继发性贫血表现。但这些症状仍没有脱离胃炎症的范畴,没有诊断意义。
X线胃钡剂透视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主要方法。X线胃钡剂透视显示胃腔内呈现圆形或半圆形的充盈缺损,边界整齐清晰,表面平整,多数在1厘米左右大小,有蒂者可见其移动。胃镜检查对诊断实属必要,镜下可见胃壁黏膜上有圆形或半圆形隆起,一般小于2厘米,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呈正常黏膜象或呈鲜红色,质地柔软,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部分息肉呈菜花状表现,其表面或有糜烂或有溃疡。由于菜花状息肉和体积大于2厘米者有恶变的可能,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多表现为粪隐血实验阳性或黑粪。
胃息肉还应与胃癌鉴别:胃息肉不是胃癌,但有恶变的可能,是胃癌的癌前期病变。因此,患有胃息肉的病人应提高警惕,定期随访,及时处理。在有息肉的胃内同时存在癌的发生率可达7.4%~13%,故在发现胃息肉时应仔细检查整个胃。
腺瘤性息肉属真性肿瘤,占胃息肉的10%~25%,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长,男性比女性多见(2∶1),好发于胃窦部。多数为广基、无蒂的扁平腺瘤,或蒂粗而短,较少为有蒂或呈乳头状(绒毛状)。组织学分类可分为管状、乳头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混合型,常伴有明显的肠化和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这种息肉癌变率很高。其中尤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一般当息肉的直径超过2厘米时需警惕恶变。日本学者Na g ayo把腺瘤性息肉列为交界性病变,认为单凭临床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时难以确定其良恶性,需做长期随访方能作出结论。息肉摘除后的病例仍应每年做胃镜检查随访。
一种叫家族性大肠息肉病的患者,常常出现全消化道(包括胃)的多发息肉,呈家族性,而且多发生恶性变。还有一种称加德纳综合征(G ardner syndrome)的病人,特征为结肠多发息肉,同时伴有表皮囊肿和骨瘤。所以当发现胃息肉时,最好做结肠镜检查,以免遗漏好发的、容易癌变的结肠息肉,有时需要在家族中进行追踪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