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胃下垂症的药物治疗

胃下垂症的药物治疗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⑴胃下垂症的治疗标准:胃下垂症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进展常缓慢,为便于观察,要制定治疗标准,常用的标准如下。⑶胃下垂的中医辨证治疗:胃下垂症的临床辨证以中气不足为主,历来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首选补中益气汤,但许多医生嘱患者服用补中益气丸,每收效甚少,并常有滞脾壅胃之弊。

⑴胃下垂症的治疗标准:胃下垂症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进展常缓慢,为便于观察,要制定治疗标准,常用的标准如下。

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片复查,胃下极回升至正常位置。

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线片复查,胃下极回升4厘米以上。

③有效:临床症状减轻,X线片复查,胃下极回升1厘米以上;或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但X线片复查未见改变。

④无效: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体征无改变。

⑵西医内科治疗: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一般参照慢性胃炎治疗。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给予多潘立酮(吗丁啉)10毫克,每日3次,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5~10毫克,每天3次。合并便秘者首选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每天3次。

可试用三磷酸腺苷(ATP)治疗,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时肌内注射,每次20毫克,每日2次,25天为一疗程,间隔5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

必要时放置胃托。

体育锻炼,从适合体能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以增强体力和肌力。

⑶胃下垂的中医辨证治疗:胃下垂症的临床辨证以中气不足为主,历来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首选补中益气汤,但许多医生嘱患者服用补中益气丸,每收效甚少,并常有滞脾壅胃之弊。近年来一些作者主张从肝论治,多获佳效,简归如下。

①疏肝和胃法

辨证:木郁土壅,纳腐不力,胃脘胀满连胁,嗳气频作,得矢气稍适,证见胃下垂,尤以食后为甚,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不畅,诸症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克,白芍4.5克,川楝子6克,郁金6克,木香6克,砂仁3克,枳壳4.5克,党参6克,茯苓6克,白术6克,川芎4.5克,香附4.5克。

②化痰解郁法

辨证:脾胃气虚,水湿不运,聚而为痰;或湿邪久羁,更伤脾胃。症见胃下垂,伴脘闷胁胀,肢体倦怠,不思饮食,呕恶嗳气,或喉中有物梗塞,大便稀溏或不爽,舌苔白腻,脉弦滑。

处方: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加减。半夏12克,厚朴9克,枳实6克,茯苓12克,紫苏叶6克,陈皮6克,竹茹15克,白术6克,白芥子6克,香附6克,党参9克,薏苡仁6克,郁金6克,泽兰6克。

③清肝解郁法

辨证:气郁化火热结胃腑,或久病耗阴,或过用辛燥,胃失润降。症见胃下垂,伴脘胀胁痛,胃脘嘈杂,或胃部灼痛,痛无定日时,嗳苦泛酸,咽干口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少津,脉弦细或细数。

处方: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丹皮15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薄荷5克,香附10克,黄连10克,郁金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沙参10克,石斛10克。

④利胆消食法

辨证:因饮食不节或失宜,多纳腐熟之功失常者。“胆木赖胃土之降”,胃失和降则胆失疏泄,气机斡旋受阻,不能升清降浊,清浊相干。症见胃下垂伴脘闷胀痛,不思饮食,稍进食则饱胀不适,嗳气频作,或嗳腐吐酸,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或沉细。

处方:保和丸、半夏泻心汤加减。神曲15克,麦芽15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莱菔子(炒)10克,木香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黄连6克,枳实6克,山楂(焦)15克,大黄6克。

⑤调肝化瘀法

辨证:慢性病伴胃下垂,或胃下垂病程长者。此时胃络失养,气血运行不畅,郁而产生气滞,久病入血而为血瘀,致清浊相干,通降失和,清阳下陷,升举无能,常伴见脘胀连胁,上腹痛有定处,拒按欲呕,面色苍黄,身体消瘦,体倦乏力,头晕心悸,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腻,脉细沉或涩。

处方: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实6克,桃仁6克,红花6克,泽兰6克,丹参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生地黄10克,云苓10克,炙甘草6克。

⑷中药敷贴疗法:取中药蓖麻子仁10克,五倍子末2克,后者去壳烘干,研成细末,共蓖麻子仁充分捣匀,制成直径1.5厘米、厚1厘米的药饼,贴于百会穴,覆盖固定。以热水袋加温15分钟,早晚各一次。

⑸中药兜肚治疗:请见溃疡病中医辨证治疗一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