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空肠吻合术是指将空肠上提,与胃建立一个吻合口,这样就把原来从胃经幽门、再经十二指肠到空肠的食物走行路线,改成了从胃直接到空肠的新路线。曾经有一种学说,认为食物的这种新路线,会使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的溃疡相当于被旷置,因局部没有食物通过的刺激而萎缩。胃空肠吻合术术式的特点是简单安全,近期效果良好,但手术未能消除溃疡病的病因,以致溃疡的复发率很高,尤其是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很高,必须配合做迷走神经切除手术才行。因而胃、空肠吻合术仅用于静止性溃疡病、瘢痕性幽门梗阻、低胃酸或老年体弱不能承受胃大部切除的病人;作为迷走神经切断术的辅助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而无施行胃大部切除的条件,单纯修补后又有发生幽门梗阻者也可施行这种手术。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在国外曾广泛应用于单纯性溃疡病的治疗。有一组总结了800例迷走神经切断术的经验,认为本法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可以代替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但一般地说,关于迷走神经切断的确实指征和远期疗效尚无结论。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有三种类型。
⑴迷走神经干切断术:是最早提出来的术式。约在食管裂孔水平,将左右二支腹迷走神经干分离清楚,并将神经干切除5~6厘米,以免再生。根据情况,再行胃空肠吻合或幽门成形术,甚至胃部分(50%)切除术。其缺点有:由于腹迷走神经干还有管理肝、胆、胰、肠的分支,都遭到不必要的切断,造成上述器官功能紊乱,此其一;胃张力及蠕动减退,其结果是胃排空迟缓,胃内容物潴留,此其二;三是顽固性腹泻,可能和食物长期潴留、腐败引起肠炎有关。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因缺点多,目前临床上很少应用。
⑵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将胃左迷走神经支分离清楚在肝支下切断,同样将胃右迷走神经分支分离出来,加以切断,从而避免了发生其他器官功能紊乱。为了解决胃潴留问题,则需加胃引流术,常用的引流术式有:幽门成形术,在幽门处作纵行切开,横形缝合,或在幽门处沿胃大弯到十二指肠做一倒“U”字形切开后,再行胃十二指肠缝合;也可做胃窦部或半胃切除,再行胃十二指肠或胃空肠吻合,还可行胃空肠吻合,吻合口应在胃窦部最低点以利排空。
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是迷走神经切断术的一大改进,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有些地方被推荐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首选术式。但此法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由于迷走神经解剖上的变异,切断迷走神经常不完善,神经再生也属可能,仍有不少溃疡复发。加以胃窦部或半胃切除时,虽有着更加减少胃酸分泌的优点,但也带来了胃切除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的缺点。因此,该术式亦非理想。
⑶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此法仅切断胃近端支配胃体、胃底的壁细胞的迷走神经,而保留胃窦部的迷走神经,因而也称为胃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或近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手术时在距幽门5~7厘米的胃小弯处,可以看到沿胃小弯下行的胃迷走神经前支入胃窦部的扇状终末支(鸦爪)作为定位标志,将食管下端5~7厘米范围内的、进入胃底、胃体的迷走神经一一切断,保留进入胃窦部的扇状终末支。
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的优点有:消除了神经性胃酸分泌,消除了溃疡病的复发的主要因素,此其一;保留胃窦部的张力和蠕动,不需附加引流术,此其二;保留了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减少胆汁反流和倾倒综合征的发生机会,此其三;保留了胃的正常容积,不影响进食量;还有手术较胃大部切除术简单安全,操作也不比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复杂等优点。这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手术,应用日益增多。从理论上讲,应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迷走神经解剖上的变异,切断不易保证安全,神经的再生问题也没有解决,所以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此外,分离胃小弯的血管范围较广,有造成胃小弯缺血、坏死和穿孔的可能。对胃溃疡的治疗不如胃大部切除术。临床上应用为期尚短,确实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必须看到,溃疡病患者并非人人都需要手术治疗,溃疡病的治疗是以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只有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才选择手术治疗。这些情况有:①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③胃、十二指肠溃疡出现幽门梗阻者;④溃疡病有恶变者。此外,由于近年来手术效果的明显改善,多数医生把久治不愈的,即顽固性溃疡也列入手术适应证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