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甘南临潭万人拔河
1.临潭万人拔河活动的起源。拔河始于距今二千四百年前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国地处大江南北,水道纵横,除陆军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舟师,并曾发明一种称之为“钩拒”的兵器,专门用于水上作战。当敌人败退时,军士以钩拒将敌船钩住,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了。唐《封氏闻见录》云:“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 “牵钩”指拔河,“望日”即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教战即训练士兵体力,增强士兵作战能力。《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春正月,洮州(临潭旧称)十八族番叛,命沐英移兵讨之,英军至洮州旧城。”据记载:“英部将士之中多为江淮人。”后来明朝实行屯田戍边,许多人落户于洮州,扯绳之俗遂由军中传到民间。拔河在临潭被称为“扯绳”,据清代光绪年间《甘肃洮州厅志丁未篡辑卷二· 风俗篇》(娜绪三十三年洮州厅事中州张彦笃主修, 进士包永昌总篡)记载: “ 正月初五、六日…旧城民有拔河之戏, 用长绳一条联小绳数十, 千百人挽两头, 分朋牵扯之”。另有一段详细记载了拔河情景::“ 每岁正月元旦之岁时, 各节皆无异俗。惟正月初五日午后有扯绳之戏, 其俗在西门外河滩以大麻绳作两股, 长数十丈, 另将小绳连挂大绳之末, 分上下两股, 两钩齐挽, 少壮咸牵绳首, 极力扯之, 老弱旁观, 鼓噪声可憾岳, 以西城门为界, 上下齐扯, 凡家居上者上扯,家居下者下扯,胜者勇跃欢呼,负者亦颇为失意, 其说以为扯势之胜负, 即占年岁之丰歉焉!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兴盛的拔河到明代转入低潮,组织者为了能使这项活动开展下去, 把比赛的时间推到热闹的元宵节夜。新中国成立前,这项活动是由旧城地区“青苗会”牵头组织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集扯绳所需经费及物资。新中国成立后,旧城万人拔河被列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政府给予必要的赞助,在“文革”中,此项活动一度被列为“四旧”而被禁止10 年,“文革”后又恢复盛况。尤其在近几年的元宵节,其规模之大,场面之壮观,人数之众多,更加呈现了亘古未有之盛况。参赛人数,扯绳的重量、直径、长度不仅是历史之最,也堪称世界之最。1990年,北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甘肃省将此项活动的电视纪录片呈送展出,得到了亚洲各国朋友的好评,中央电视台CCTV—1中华民族栏目,现场采访,做了30分钟专题报道。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在《中国体育报》上发表了《巨龙流动闹元宵——洮州万人扯绳奇观》的专题报道。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千变万化的社会发展变革,万人扯绳活动依旧保存着其最原始的风貌。
2.万人拔河的方法。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年轻人把拔河的绳子从库房里搬出来,同时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祈求比赛平安、顺利。这一过程称“出绳头”,比赛结束的正月十七要“回绳”,也就是将绳妥善保管起来等下一年再用。几百年来,大家都恪守“西街”规则,即便是一家人分两地住,饭可以一起吃,但扯绳时不认“亲情”,上下片各归其位,绝不含糊。这是几百年来传承的规矩,从没有人不遵守这一规矩。外来人则不受限制,愿参加哪一方都行,当地人都看得出来,也没人见怪。万人扯绳活动最大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按照传统的说法,赢得胜利的一方在这一年将会风调雨顺,获得好的收成,但现在人们更注重比赛的过程带来的快乐和喜悦。至今,扯绳已成为当地元宵节庆典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众多的传统体育中独树一帜,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性和传统性。万人扯绳活动每次举办时,不计人数,不分民族,不设裁判,也不分队,只简单地区分为上片和下片——以县城西街为界线,以北属上片,以南属下片,城区方圆5公里甚至10公里以外的人也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赶来参赛,无论男女老少,不论回族、藏族、汉族等都可以参加。外来人则可以不受限制地参赛,参赛人数往往数万甚至数十万。将县城两千米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赛前,由广众推荐的“少壮”担任“连手”, 双方各有4个“连手”,负责每局的胜负和安全事宜。双方绳头相接处为“头连”,后面一个连接处为“二连”,“二连”开始分岔,第三个接头处(“三连”)再分岔,“连尾”形成四股绳(俗称双飞燕),这样可以多加人,多受力。一局比赛开始,“连手”将绳头与对方联结成“龙头”,参赛者一拥而上,分挽绳的两端,双方“连手”将木楔子串在龙头中间,当“头连”最后被扯过划定的界线后,“连手”就要持8磅的大锤将“头连”的杠子打掉,表示一局结束,一局结束后,绳子被胜利的一方扯走了,败了的一方要拽回来,在双方拉锯中打杠子,杠子脱落很容易伤人,除了砸的两个人,其他“连手”要把挤过来看的群众挡住;而两根绳刚连接时,两边的群众已经上手了,这时连接很容易造成脱杠,所以“连手”们责任重大。第二局再重新连接,重绑杠子。所以当地人又把“连手”称作“把杠子的”或“杠子手”。比赛每晚举行三局,三晚九局。比赛并不像一般的拔河一样划定胜利的区域,而是相持数十分钟,直到一方放弃绳子为止。每晚比赛最后一场的获胜一方,要把负方的拔河绳拖在一公里外丢在河滩或草地上,而在自己的绳头上则用红色的绸布扎上大红花高高举起,众人欢呼抬回比赛场地,以显示本方的胜利。而前一天的负方则在第二天上午派人把自己的绳拖回来,并从四面八方去自己所在地区和乡村发动更多的人来参加,表示再战到底的决心。2007年元宵节的万人扯绳活动绳长一千八百多米,重量约八吨,其制作过程耗时一个多月。 “龙头”直径为16.5厘米,“龙尾”直径为6厘米,拔河绳动用起重机耗时12小时平铺在路面上,参与人数达到了15万多人,拔河人数达8万多人,成为迄今为止洮州六百年扯绳史上绳之最重、直径最大、长度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拔河。其规模之大,场面之壮观,人数之众多,堪称世界之最。2001年7月,该活动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现已载入世界基尼斯纪录。2007年,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拔河协会授予临潭县“全国拔河之乡”的荣誉称号。几百年来,万人扯绳活动以其特有的恢弘气势吸引着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平民百姓前来参与,充分反映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强大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