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对患者接触的物品、餐具、病室物表以及呕吐物、排泄物等应予以消毒。
2.卧床休息,加强对吐泻明显、头晕、视物模糊等患者的生活和安全护理,防跌倒,可家属陪伴(做好隔离指导),必要时专人护理。
3.保证营养供给:给予高热量、低脂、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出;神经型患者出现咽肌麻痹时,取坐位缓慢进食(忌干燥食物),或遵医嘱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胃肠道症状及有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咀嚼、吞咽、呼吸困难等;观察患者面部有无表情,有无抬头困难、肢体瘫痪等;注意重危患者的神志、瞳孔等变化;观察和记录呕吐物、排泄物的性状、量、次数,及时留取可疑污染食物、呕吐物及粪便等标本,并立即送检;随时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咽喉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困难时,立即给予吸氧,必要时配合医生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5.洗胃和灌肠护理:应争分夺秒、彻底灌洗;记录入出量、性状等;留取可疑标本及时送检。
6.药物治疗的护理:应用喹诺酮类或其他抗生素药物时,注意药物的剂量、时间和使用方法,及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与食物同服可减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使用多价精制肉毒抗毒素时,应先做血清过敏试验,阳性者予脱敏处理。出现过敏反应时,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7.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突然发病、频繁吐泻、眼肌咽肌麻痹等而引起恐惧、焦虑等心理。应关心体贴患者,主动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及时处理不适症状,耐心做好安慰、解释等工作。
8.健康教育
(1)预防知识教育:讲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感染方式及预防措施,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避免进食不洁、变质或可疑变质的食物,不食过期、变味、包装破损等腌制食品,厨房生熟用品分离,把牢“病从口入”关。
(2)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和家属本病初起的呕吐、洗胃等可有利于清除细菌和毒素,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胃肠型食物中毒大多在1~3d治愈,而神经型食物中毒病死率较高,早期、积极的抗毒血清及综合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预防】
1.加强对饮食业《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及卫生监督和检查,包括食品的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和销售等全过程;注意罐头食品的制作及火腿等腌制食品的包装和保存。
2.提高全民防病意识,把好“病从口入”关。不食罐头盒鼓起或色香味改变的食物,且应煮沸后丢弃。若同食者发生肉毒中毒症状,或所进食食品检出肉毒杆菌外毒素时,应立即注射多价肉毒杆菌抗毒血清,以预防发病。
(唐永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