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尔森菌腹泻(Yersinia diarrhea)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和假结核耶尔森菌(Y.p)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Y.e为主,主要表现为小肠结肠炎,可有肠外表现。
【病原学】 Y.e和Y.p属于肠杆菌科的耶尔森菌属,革兰染色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有动力,最适温度为22~25℃,耐寒,在低温中可生存6个月。对湿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Y.e可以产生超抗原,引起慢性病变如活动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患病和带菌的人或动物。猪是家畜中最重要的感染源。
2.传播途径 被该菌污染的食品、水源是暴发胃肠型耶尔森菌病的重要原因。在被感染的人或动物的咽喉、舌表面、痰和气管分泌物等均可分离到Y.e,因此不能排除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1~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4.流行特征 呈世界性分布。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春季较多。
【发病机制】 细菌经口进入体内,首先在Peyer淋巴结繁殖并侵入肠道,黏附于回肠下端、盲肠及结肠黏膜,可穿过肠上皮细胞进入淋巴组织,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病灶。Y.e产生的耐热肠毒素(Yst)是主要致泻因子。
【临床表现】 潜伏期4~10d。
临床表现:①最常见小肠结肠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50%患儿可有发热(从短期高热到数周的低热)、腹痛和腹泻,解水样或黏液便,偶见脓血,每日数次至10余次,持续2d至2周,有腹部绞痛,少数伴恶心、呕吐。②少数患者以回肠末端、阑尾和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为主,多为大龄儿童和青年。表现为突然发热,右下腹痛及压痛,伴或不伴腹泻,类似于急性阑尾炎。
并发症:有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肝硬化、贫血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发生败血症。部分患者可发生迁徙性病灶如肝脾脓肿、腹腔内脓肿、尿道炎、骨髓炎等。小肠结肠炎成年人患者可继发关节炎。
【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大便镜检见红、白细胞。
2.病变部位标本(如大便、血液、尿液、痰、脑脊液等)可分离出病原菌。
3.血清学检查:恢复期血清凝集试验较急性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或滴度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血清抗耶尔森菌外膜蛋白IgA、IgG较凝集试验特异性更高。可采用PCR方法检测病原菌。
【诊断】 进食可疑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有与感染动物接触史、出现临床症状者应考虑本病,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可确诊。
【治疗】 轻症患者可自愈。
对病情严重、有肠道外感染及败血症患者,应用敏感药物,尽早(病后5~7d)、足疗程(不少于10d)进行抗菌治疗,可选用阿米卡星、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等药物。有化脓性病灶者应引流。
【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但有严重基础疾病或败血症者死亡率高达50%~75%。
【护理】
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对患者的物品、病房及呕吐物、排泄物、痰液等应进行消毒。
2.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病室通风每日2次,空气消毒每日1次,湿式清扫,减少人员流动。
3.饮食易选择高热量、富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半流食。
4.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大便的次数、量及性状;观察腹痛的部位和性质;遵医嘱记录出入量;对有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肝硬化、贫血等基础疾病患者,注意观察有无败血症表现;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时积极处理。
5.对症护理:对高热患儿注意观察体温及伴随症状,保持衣被清洁、干燥,注意补充液体,遵医嘱及时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加强肛周护理,使用柔软卫生纸巾,每次便后清洗肛门,对腹泻频繁者,局部可涂抹鞣酸软膏等;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等,减轻患者及家属恐惧、焦虑等心理;对有化脓性病灶引流者,加强引流液的观察及伤口护理;出现败血症等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和抢救。
6.健康教育:讲解耶尔森菌腹泻的预防措施及感染方式;指导患者不食可疑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冰箱内食物充分加热后食用。讲解耶尔森菌腹泻的治疗及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唐永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