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肠炎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肠炎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肠炎是由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于弧菌科中的邻单胞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兼性厌氧菌,具有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现已知有50个O抗原和17个H抗原,其中许多血清型与志贺菌属有交叉O抗原。如原有胃肠道肿瘤、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及其他感染性腹泻者,病情较重,可迁延不愈,偶可引起全身感染。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肠炎(plesiomonas shigelloides diarrhea)是由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

【病原学】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于弧菌科中的邻单胞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兼性厌氧菌,具有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现已知有50个O抗原和17个H抗原,其中许多血清型与志贺菌属有交叉O抗原。最适生长温度37℃。在4℃环境中不能生长。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淡水鱼和猫、狗等动物是本菌的自然宿主,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也可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少见通过接触污染淡水造成软组织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力低下者和儿童的感染率、带菌率较高。

4.流行特征 常年散发,以夏秋季多见。集体进食受本菌污染的鱼类、牡蛎等贝类可引起暴发流行。

【发病机制】 确切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部分病例结肠黏膜有糜烂、出血点、黏液脓性分泌物,可发生菌血症,偶见引起外伤后软组织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7d,一般为1~2d。

按临床表现可分为4型。①胃肠炎型:不发热或低热,轻度水样便,每日2~3次;②霍乱样腹泻:重度腹泻,似霍乱样水泻,有脱水征;③痢疾样腹泻型:高热、腹痛、里急后重、黏液便或脓血样便;④食物中毒型:以腹泻、腹痛及呕吐等症状为主,多数有发热。病程2~7d。

并发症:免疫缺陷者偶可引起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急性胆囊炎、关节炎及眼炎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类痢疾样腹泻型者血白细胞升高明显。

2.大便常规 镜检可见多个红细胞和白细胞。

3.大便细菌培养 培养出本菌可确诊。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不洁饮食、饮水史)、临床表现(发热、胃肠道症状等)及实验室培养出本菌而确诊。

【治疗】

1.对症治疗 本病有自限性,轻者可自愈。腹泻频繁伴脱水者可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和对症治疗。对高热、腹痛者应予降温、解痉等。

2.抗菌治疗 对老幼及病情较重或有基础疾病患者,应使用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如原有胃肠道肿瘤、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及其他感染性腹泻者,病情较重,可迁延不愈,偶可引起全身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