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肠炎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肠炎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肠炎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产生的毒素有A、B毒素,毒素A为肠毒素,引起腺体分泌、黏膜损伤及炎症。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肠炎(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itis)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水样便,重者排出膜状物。曾称假膜性结肠炎。

【病原学】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革兰阳性杆菌,有芽胞。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本病逐渐增多。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此外,泥土中也存在此菌。

2.传播途径 手上带菌或医院环境中、医疗设备上存在该菌,可经接触方式传播。

3.易感人群 多见高龄和有严重原发病者。

4.流行特征 多为散发,亦有医院内暴发流行的报告。

【发病机制】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破坏肠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导致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过度生长并产生毒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产生的毒素有A、B毒素,毒素A为肠毒素,引起腺体分泌、黏膜损伤及炎症。毒素B为细胞毒素,可直接破坏肠壁细胞,导致假膜形成。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其中以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及林可霉素为多。

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肠壁散在黄白色斑块样隆起,可融合成片状灰绿色或棕色的假膜,假膜脱落处可见溃疡。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发生于抗生素治疗后的4~10d。也可在用药的1~2d或在停药后数天至1个月发病。

1.轻型 解黄绿色黏液便,每天3~4次,可伴发热、腹部绞痛、下腹压痛。

2.中型(典型) 腹泻每日10余次,为蛋花汤样便,带假膜和血便,发热、腹痛。

3.重型 大便每日20余次或更多,初为水便,量多,总量可达4000ml,1~2d转为血便,假膜呈大片或管状。有明显发热和毒血症,腹泻可持续2~3个月。可有多种并发症。

4.并发症 重症患者可合并电解质紊乱、休克、DIC、低蛋白血症、肠出血、肠穿孔以及脓肿、血管栓塞、中毒性巨结肠等,偶有多发性关节炎。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升高,可高达60×109/L,中性粒细胞增加。

2.粪便涂片检查可见白细胞,革兰染色可见大量阳性杆菌,采用CCFA培养基则多可分离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并可用生化实验或气-液相色谱加以鉴定。

3.组织培养:可检出粪便中低至10pg的细胞B毒素。

4.采用ELISA方法能检测在100~1000pg水平的A毒素或B毒素,快速、敏感。

【诊断】 应用抗生素后出现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即应考虑本病。

停用抗生素或加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后病情好转者,有助本病的诊断。

内镜检查发现结肠、直肠黏膜水肿,边缘隆起的黄色斑块样假膜等特征,可初步诊断。

粪便中分离出产毒素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可确诊。

【预后】

轻症患者停用抗生素后可在数天缓解;复发率为10%~20%;重症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治疗】

1.立即停用有关抗生素或改用很少诱发本病的抗生素。

2.对症支持等治疗:对重症患者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紊乱,酌情补充血浆或清蛋白。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如地衣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双歧三联活菌等。口服双八面体蒙脱石散,以修复和保护肠黏膜。禁用抑制肠蠕动药物如山莨菪碱、阿托品、洛哌丁胺(易蒙停)等。

3.抗菌治疗:首选甲硝唑。甲硝唑不能耐受和无效者可应用万古霉素。

4.复发治疗:轻症复发常可自行缓解;重症患者应再次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反复发作者可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暴发性患者可口服万古霉素加静脉注射甲硝唑治疗,或进行结肠切除手术。

【护理】

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对患者的物品、排泄物及病室地面、物表、医疗设备等应给予消毒。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避免院内感染。

2.严格卧床休息。病室湿式清扫,空气消毒,每日1次。

3.保证营养供给: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少渣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鼓励多饮水。不能进食者,应遵医嘱予静脉补液及营养支持。

4.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观察腹泻的次数,大便的颜色、量及性状(如蛋花汤样便、假膜、血便等),对腹泻频繁者,加强肛周护理;观察患者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DIC、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表现,及时发现并发症,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及时、准确、安全地给予口服、静脉补液及支持治疗,监测血压、皮肤弹性及尿量等,应用血浆、人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万古霉素等时,加强巡视,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处理;口服甲硝唑治疗时,指导患者饭后服用,以减少该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时,注意药物的保存及服用要求等;严格查对医嘱,禁用抑制肠蠕动药物。

6.健康教育

(1)预防知识教育:宣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结肠炎的预防措施及传播方式,沾染泥土或到医院就诊后,应彻底清洗双手,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或大量应用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应用抗生素期间出现大便异常时,及时就医,以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2)疾病知识教育:讲解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隔离措施。告知该病大便的异常性状;本病轻症患者在停用抗生素数天后症状可缓解,重症患者出现并发症时预后较差。

【预防】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隔离治疗患者;彻底消毒污染环境;医务人员加强手卫生;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唐永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