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包涵体结膜炎

包涵体结膜炎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包涵体结膜炎是沙眼衣原体中眼生殖泌尿型所致的结膜炎。眼部感染通常来自生殖泌尿系统,侵犯两眼,表现为急性结膜炎症状,又名眼-生殖包涵体结膜炎或成年人包涵体结膜炎,亦称西方沙眼或副沙眼。受侵犯的角膜可有浅表血管形成,发生基质性浸润以及上皮性角膜炎。分泌物涂片镜检,可见包涵体。继而穹窿下呈现许多滤泡,结膜上皮细胞可见包涵体。为避免不良反应,对7岁以下儿童及哺乳期妇女禁忌服用四环素。

包涵体结膜炎(inclusion conjunctivitis)是沙眼衣原体中眼生殖泌尿型所致的结膜炎。眼部感染通常来自生殖泌尿系统,侵犯两眼,表现为急性结膜炎症状,又名眼-生殖包涵体结膜炎或成年人包涵体结膜炎,亦称西方沙眼或副沙眼。

【病原学】 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的18个血清型中含B、Ba、D、Da、E、F、G、H、I、Ia、J、和K乃至L2型的13个特异性抗原。

【流行病学】 泌尿生殖器官的带菌排出物为感染源,多是通过手或直接由生殖器传播到眼结膜。游泳池水被污染后,也可间接引起感染。而个人生活中的不良卫生习惯则是造成感染和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常见于年轻人。

【发病机制】 衣原体侵入眼结膜后,在局部上皮细胞内形成包涵体,最初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继以淋巴细胞占优势,并形成淋巴样滤泡,局部可发生坏死和瘢痕形成。受侵犯的角膜可有浅表血管形成,发生基质性浸润以及上皮性角膜炎。

【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分新生儿及成年人包涵体结膜炎两类。

1.新生儿感染 潜伏期5~14d。新生儿是通过分娩产道而被感染,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乳头增生,分泌黄色渗出物。因结膜腺样层尚未发育,故无滤泡形成;但转为慢性或进入晚期时,可见明显的滤泡。分泌物涂片镜检,可见包涵体。

2.成年人感染 潜伏期4~12d。成年人多为自身感染。开始结膜充血,眼睑肿胀,耳前淋巴结肿大。继而穹窿下呈现许多滤泡,结膜上皮细胞可见包涵体。急性炎症消退之后,结膜肥厚、充血,滤泡仍可持续3~12个月,终至消失而不留瘢痕。

【实验室检查】 取眼睑结膜刮片做革兰与姬姆萨染色,可见大量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在结膜上皮细胞的嗜碱性核周可出现胞质包涵体。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泪液中抗体或做细胞培养以分离衣原体。

【诊断】

1.实验室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可诊断。

2.新生儿根据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所见,结合母婴传播途径,即可做出诊断。成年人尚可考虑造成自身感染的接触史。

【治疗】 四环素、红霉素、磺胺药口服或滴眼均有显著疗效,剂量及用法同沙眼。为避免不良反应,对7岁以下儿童及哺乳期妇女禁忌服用四环素。为配合全身治疗,可在局部涂以软膏。

【护理】

1.隔离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如毛巾、脸盆、枕头、被套等要经常煮沸消毒或阳光下晾晒。

2.对症护理

(1)保持眼部的清洁:避免用手抓挠或挤压眼部的周围,及时拭净眼部分泌物;滴眼药水前后均要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滴眼时婴儿宜取仰卧位,新生儿对药物较敏感,代谢能力差,点眼药水时一定不宜滴得太多,动作要轻柔。药水的存放应避免在阳光下照射,注意定期更换消毒。

(2)保持正确体位:患者睡眠时应取患侧卧位,以防患侧的泪液和分泌物流入健眼而被传染。

3.健康教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用手或不洁物品擦、揉眼部;最好用流水洗手、洗脸,一人一巾,不与他人公用毛巾等用品。

(牛小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