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蜱咬热(south african tick bite fever)又名南非蜱媒立克次体病或南非蜱媒斑点热。
【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体是斑点热组纽扣热亚组的皮珀立克次体。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分布在南非,故又称南非立克次体病。媒介蜱类有希伯来花蜱、埃弗茨扇头蜱、血红扇头蜱以及里赫血蜱等,人被带毒蜱叮咬而感染。
【临床表现】
1.潜伏期1~2周。
2.症状和体征:可有轻症、重症及慢性经过,主诉有头痛、关节痛和肌痛等。可出现原发病灶及被蜱叮咬部位的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有低热或高热达39~40℃,可持续10~14d。头痛剧烈,颈项强直,眼结膜感染,一般可在第5天出现淤点样皮疹。
【实验室检查】 一般根据流行病学史并结合临床特征,并参照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同纽扣热方法)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并参照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同纽扣热方法)结果确诊。
【治疗】 口服氯霉素、土霉素或四环素1g/d,分2次口服。用药2~3d后,体温即可正常。
【护理】
1.隔离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生物媒介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保证营养供给 本病发热持续时间长,可持续10~14d。机体能量消耗大,若出现高热应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和半流质。进食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供给足量水分及营养。
3.休息 发热期间限制活动,严格卧床休息,给予生活协助。
4.病情观察
(1)头痛、关节痛和肌痛: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及双侧瞳孔的变化;观察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了解头痛、关节痛和肌痛的诱因、程度、部位、持续时间,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操作前向患者讲解进行腰椎穿刺的目的,及术中如何配合,术后注意事项。腰椎穿刺术后协助患者去枕平卧6h,观察并倾听患者主诉,及时满足患者需要。
(2)皮疹:确定皮疹的位置及分布情况;观察皮疹的特征:大小、数目、颜色、形状、边缘与界限、表面情况等;观察患者皮肤变化,有无新发皮疹;评估皮疹的性质与发展情况;评估皮疹的伴随症状。
(3)发热:该病体温有低热或高热达39~40℃,可持续10~14d,观察发热的程度、热型。记录发热的伴随症状: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是否伴有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有无咳嗽、咳痰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4)神经系统改变:如出现颈项强直、意识及双侧瞳孔的变化、头晕、耳鸣等症状;出现意识障碍时,严格卧床休息,躁动时加用床挡,防止坠床。
5.对症护理
(1)保持关节功能:关节炎是本病较为严重的症状,常在病后2个月出现,晚期可造成关节畸形萎缩和下肢瘫痪,如患者偶感突发双下肢无力不能站起,全身肌肉关节疼痛间断出现双下肢麻木肿胀感,叮嘱患者症状发作时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协助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恢复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20min,保持功能,防止关节萎缩。
(2)其他参见“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症状”护理。
【预防】 进入森林草地疫区时做好个人防护,最好不要露宿,尤其是流行季节野外活动时要穿长袖衣裤,束紧袖口、领口、裤口,裤口应放入袜口内,在裸露的部分涂防虫油,避免在树荫下草丛中躺卧,每隔2h及回家后应仔细检查有无蜱叮咬,发现蜱应立即用镊子夹出焚烧处理,不可直接用手触及蜱,若无镊子也可用纸巾隔离手部皮肤取蜱,同时保持虫体完整,72h内给予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达到预防的目的。
(郝莉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