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阿米巴角膜炎由棘阿米巴属原虫所致,多与配戴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有关。
【病原学】 多种棘阿米巴属原虫。该原虫有滋养体与包囊两种形态。耐干燥、耐寒,随空气流动、尘土飞扬而播散。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患者和带虫者。
2.传播途径 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有污染的角膜接触镜接触角膜,从角膜上皮损伤处侵入。
3.人群易感性 佩戴角膜接触镜者。
4.流行特征 全球性、散发性、无季节性,年轻人多见。
【发病机制】 棘阿米巴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有污染的角膜接触镜接触角膜,从角膜上皮损伤处侵入,滋养体大量繁殖,分泌各种酶破坏角膜基质。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为眼球剧烈疼痛与角膜基质环形浸润。病程较长,顽固性进行性加重。早期有眼部不适、异物感、视物模糊、流泪畏光、结膜充血伴眼剧痛。角膜表面粗糙,光泽较差,角膜上皮呈树枝状浸润;有典型的360°旁中心环状浸润及散在的未被浸润的圆形区域;最后形成弥散性、化脓性角膜溃疡、角膜穿孔、失明。
【诊断】 角膜刮片或角膜组织活检发现棘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为确诊依据。
【治疗】 用0.02%氯己定眼药水与0.1%羟乙磺酸丙氧苯脒眼药水滴眼;伴细菌感染用抗菌药眼药水,禁用皮质激素眼药水滴眼。
【护理】
1.本病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病情观察
(1)观察眼部不适、异物感、视物模糊、流泪畏光、结膜充血、角膜表面粗糙程度及是否伴眼剧痛。
(2)观察眼球剧烈疼痛持续的时间,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用药半小时后观察止痛效果。
(3)检查视力每周2次,了解视力变化。
(4)观察角膜溃疡的程度。
3.房间内物品固定放置,方便易取,危险物品如刀剪等应放在安全位置,地面平坦、不湿滑,患者穿防滑鞋,协助下床活动,防止视力下降及视物模糊跌倒或其他意外发生。
4.用药指导
(1)指导患者坚持长期正确使用滴眼药,开始3d,1/h;后4周,1/2h;又4周,1/3h;再4周,1/4h,此后次数逐渐减少,疗程6个月。
(2)教会患者正确点眼药的方法:①点眼药前洗手,取坐位或仰卧位;②点药时瓶口距眼1~2cm,扒开下眼睑,将眼药滴入下穹窿1~2滴,不要接触眼睫毛;③使用多种眼药时应间隔5min。
5.清洁眼睛和保护角膜
(1)眼部不适禁忌用手、面巾纸等物品揉眼。
(2)流泪畏光者予避光,外出戴墨镜。
6.健康教育。讲解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疾病过程和治疗方法,讲解坚持长期正确使用滴眼药对防止失明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预防】 正确佩戴角膜接触镜,做好角膜接触镜的保洁与消毒。
(兰 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