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水样便腹泻。引起隐孢子虫病的隐孢子虫属有数种,引起人类感染的有两种:bominis隐孢子虫和微小隐孢子虫,前者主要感染人类,后者既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动物,是引发人类腹泻性疾病最常见的三种肠道病原体之一。婴儿极易感染,艾滋病患者常并发本病。
【病原学】 隐孢子虫是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肠道原虫,从粪便以卵囊形式排出体外,可存在于各种水体中。生活史包括无性的裂体增殖和孢子增殖及有性的配子生殖,三者均在同一宿主体内进行。当卵囊被人或动物吞食后在小肠内脱囊,子孢子逸出,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发育为滋养体进行裂体增殖,发育成有8个裂殖子的Ⅰ型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裂殖子再次侵入其他小肠上皮细胞,继续进行Ⅰ型裂体增殖或发育成仅含4个裂殖子的Ⅱ型裂殖体。由成熟的Ⅱ型裂殖体释放出的裂殖子则分别发育分化成雌、雄性配子体,并分别产生雌、雄性配子,最后雌、雄性配子结合为合子并发育成薄壁与厚壁的两种卵囊。薄壁卵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新的宿主细胞继续进行裂体增殖,造成宿主体内的重复感染。厚壁卵囊有两层囊壁且在宿主体内孢子化,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随粪便排出体外具有感染性。10%甲醛或5%氨水可将其灭活,经65℃,30min,失去感染力。隐孢子虫卵囊能耐受常规消毒浓度的氯。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患有隐孢子虫病的人和动物;健康带虫者。
2.传播途径 主要有经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医院感染等。
3.易感人群 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缺陷、同性恋者、吸毒者、农牧民、兽医、挤奶工、为婴幼儿换洗尿布的人以及常和本病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易感。
4.流行特征 呈世界性分布,暴发多见于8~10月份,托幼机构易发生本病暴发流行。婴幼儿发病率高是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机制】 隐孢子虫引起腹泻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由于虫体的寄生与繁殖,使受侵小肠上皮细胞受损,绒毛萎缩,变钝、融合或脱落,导致小肠细胞功能紊乱,肠黏膜吸收功能减弱引起水样腹泻;微小隐孢子虫可能产生霍乱样肠毒素,使小肠上皮细胞产生环腺苷酸并排出大量液体和电解质而引起腹泻。感染延及胆囊时,引起急性和坏死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变硬,黏膜面变平并可出现溃疡。在肺部隐孢子虫感染患者的肺组织活检标本中,可见到活动性支气管炎及局灶性间质性肺炎等病变。
【临床表现】 潜伏期4~12d,以2岁以下儿童多见。少数患者无症状。病情与患者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潜伏期2~28d、平均7d。
1.急性胃肠炎类型 免疫功能正常者的主要症状为自限性水样泻,可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有些人有全身症状(低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但在腹泻停止前消失。腹泻每天1~12次。病程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而多数2周自行缓解,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患者粪便内卵囊的排出可持续数周。
2.慢性腹泻 免疫功能异常者,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表现为慢性腹泻或者严重的霍乱样疾病。不能自愈,多呈渐进性、持续性腹泻,为溏便、水样便、黏液便,个别有血便。一日数次至数十次,粪便量可达5~10L。如果免疫缺陷状况得不到纠正,腹泻可长期持续下去,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甚至出现肠外感染。AIDS患者合并隐孢子虫病后,多为顽固性霍乱样水泻,病程多在4个月以上,病死率可达50%。
3.肠外表现 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和肺炎,出现慢性咳嗽及呼吸困难等。胆道感染亦可见。儿童患者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
【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粪便镜检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但无红细胞,少有吞噬细胞。
2.病原体检查 收集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查隐孢子虫卵囊是主要检测手段。可用直接涂片或浓集法,特殊染色检测。
3.免疫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IgM抗体出现早,但消失快,不易检测到;IgG抗体在感染后2个月左右出现,可持续1年余,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诊断】
1.病原学检查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粪便检查,有以下2种。
(1)浓聚法:直接粪便检查检出率低,常需将粪便浓集后再镜检。
(2)染色法:目前染色法有多种,最为常用的是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
2.免疫学检查
(1)免疫荧光试验:是国外诊断隐孢子虫病最常用的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定量分析等优点。
(3)单克隆抗体检验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几乎均达100%,只含有几个卵囊的标本也能被检出。
3.分子生物学技术
(1)PCR技术:PCR的灵敏度很高,比任何染色加显微镜方法都敏感。
(2)基因芯片技术:又称DNA芯片,目前已有可用于临床的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技术不仅能检测出临床标本及环境标本中的隐孢子虫,还可以确定虫种的基因型。
(3)传感器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定量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特定的核酸序列或特定的蛋白质抗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治疗】
1.病原治疗 抗寄生虫治疗在隐孢子虫病治疗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争议。硝唑尼特(NTZ)是治疗隐孢子虫病的新药,但不适用于艾滋病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的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是治疗和预防艾滋病合并隐孢子虫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国内报道用大蒜素胶囊治疗有一定效果。
2.对症治疗 ①对急性胃肠炎类型隐孢子虫病患者应酌情补充液体、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②应用抑制肠动力药物如地芬诺酯(苯乙哌啶)、吗啡和普鲁卡因等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通常还需抗寄生虫药物治疗;③使用谷氨酰胺补充剂(通常为丙氨酰谷氨酰胺)有助于促进肠道内液体吸收。
【护理】
1.隔离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休息 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室内要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
3.保证营养供给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含脂肪及乳糖较高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少食多餐,缓慢增加食量,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及水分。婴儿通常应继续哺乳。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
4.病情观察 ①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次数、量,注意有无血便,及时送检大便标本,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了解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②观察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肺部感染的表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遵医嘱做雾化吸入;③使用硝唑尼特注意观察有无头痛、腹痛、腹泻、呕吐及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④观察儿童患者营养及生长发育状况。
5.对症护理
(1)保持肛周清洁:每次排便后使用柔软卫生纸轻轻擦拭,用温水清洗肛周,可涂鞣酸软膏,以防止臀红。
(2)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发冷、寒战时应调节室温、注意保暖,可加盖棉被、用热水袋或给热饮料。发热期应撤去保暖措施以增加散热,给予冰袋冷敷头部、乙醇或温水擦浴及药物降温,半小时后测体温,并记录及交班。伴有大量出汗,体液丢失,及时补充液体,及时更换衣被,更换时注意防止着凉。
(3)保持口腔清洁:呕吐时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更换污染的衣物、被服。开窗通风,减轻呕吐物的气味。遵医嘱给予解痉、止吐治疗。做好口腔护理,保持清洁。
(4)补充足够体液和电解质:鼓励多饮水,保证每日足够的液体摄入量,能口服者给予口服补液盐(ORS)。
6.健康教育 宣传隐孢子虫的传播方式,建议儿童定期进行隐孢子虫检查,尤其是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腹泻儿童,应考虑隐孢子虫感染的可能性。
【预防】 严格管理排卵囊的人和动物,防止其排泄物污染水源、食物。患者需隔离。注意个人卫生,搞好个人防护。加强卫生宣教,防止病从口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不洁的食物。保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人(包括吸毒人员),加强卫生教育、改善营养状况和加强身体锻炼等,增强其免疫力,避免与患者、病畜接触。
(宋雪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